今儿淄博又是高温,34度,虽然比昨天的38度略低,体感温度却是不比38度低多少。
吃过早饭,我和姐姐开车带老妈去以前住的地方拜访老邻居。健康街仍是旧时模样,私搭乱建的门头都统一拆除了,通过整治,车辆通行方便了许多,街道比以前也显得整洁。
到了家属院,打电话联系到住在四楼的张大娘,由于母亲腿脚不好,说好是她下楼来和老妈叙话,我们就坐在楼下等,久候不至,刚要再打电话联络,我也打算上楼去看看,这会子张大娘颤颤微微、步履艰难地扶着楼梯扶手下来了,一步一挪,分外吃力。赶快上去扶着她,叙叙别后这几年的生活。原来张大娘栓了一下子,又没及时治疗,落下这个半边身子不灵便的症状。毕竟也是80岁的人了,以前再腿脚灵便、身子轻快,经过这一折腾,简直是举步维艰了。说话间又来了几个院里相熟的老太太,互相感叹了会。我们又一起到了我家楼下的老邻居王大姨家看望,91岁的老人,除了眼睛夜晚不能视物,其余也还健康,她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报务员,战争后期几个月,也着实吃了些苦头,吃不饱饭,回国后随老公天南地北地调动,后来分配来到山东淄博稳定下来。大姨原籍是陕西西安,退休后成为“志愿楼长”,热心助人、关心公共事务。
告辞了王大姨,姐姐又联系到住在二楼的庞大爷,下楼叙了会话。庞大爷也是抗美援朝老兵,作为一个汽车兵,枪林弹火中开着汽车来来回回,神奇的是庞大爷居然一根手指头也没有伤着。庞大爷才是那种“板正”大爷,衣服扎着外腰,精精神神,性格也是相当开朗,爱开玩笑,精气神一点也不像89岁的老人。
这一叙话,就到了中午11点多,要不是忽然接到姨表姐的电话,说是到了家楼下了,还能再说到12点钟。回到家,正盘算着到附近的饭店去吃饭,却原来表姐带了自制的“姜米糕”,三层白糯米,中间夹着二层密密的红枣,蒸熟挤压成结实的米糕。和前阵子的“豆米”满大街追逐的淄博绿豆糕大爷做的豆米一样,也是淄博周村特产。吃了香喷喷的姜米糕,表姐还带来小米煎饼卷着卤好的熟羊肉,说现在周村每个饭店都有这道菜,也是特产,周村人早餐都这么吃。的确,小米的天然香味,羊肉的肉香,一两根小葱,搭配起来口感真好。我又做了西红柿鸡蛋汤,一人一碗,每个人都大快朵颐。
傍下午X姑娘来了,X姑娘是我前同事,她还有一个月就可以领到退休金了,打扮着却还是跟小姑娘一样,黄外衣搭蓝牛仔小白鞋,青春亮丽。我们带上老妈,到离家2公里远的理工大国际交流中心晚餐,点的博山菜,这里的餐前南瓜粥是一绝,据说前任国家领导人视察淄博的时候,上的就是南瓜粥,X姑娘尝了尝,说好象比以前稀了一点,我觉得还蛮好的。有道“淄博酱肉”,大家都吃着不错,味道有点象是梅菜扣肉,没有那么甜,加上淄博特色,酱香浓郁,特制的小馒头合页卷上一块酱肉,哇,酥香软嫩,无法形容的好吃。母亲也接连用了好几块。后来打包的时候,大师傅说须提前一个礼拜腌好肉,再把肉晾干,总之是各种繁琐的程序。快成了红楼梦里茄子的99种吃法了。还有风味茄子、菜煎饼、小油饼等,做得都很地道。吃不了,打包回来了。
这阵子淄博爆火,我也忽然发觉,原来我的味蕾已在多年间不经意被淄博养得这么刁了么?吃在淄博,饮食的精致、极致,已成为每个淄博人内心的精神追求。
其实淄博火的也绝不仅仅是美食。
近日每天读两篇《古文观止》,基本是自学。今天读的第81篇《管晏列传》: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俗”是指老百姓。与百姓同好同恶,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百姓所希望的,就顺应民意给予;百姓所厌恶的,就顺应民意废除。在“仓廪实、衣食足、上服度”的基础上,顺应民意,做百姓的贴心人,哪个老百姓不拥护这样的政府呢。最近淄博有几件事就办得深得民心,比如取消全市车辆泊车自动收费、节假日开放207家政府机关单位的停车场、厕所;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允许设摊经营等。家门口的有个早市,从五六点到八点,物资充沛价格便宜,市场兴旺、人声鼎沸,但是到了8点,管理者用小喇叭最多喊2遍,摊贩们自觉收摊,有些摊主还主动清理卫生,既方便了群众,又给附近的农民一条勤劳致富的道路,清摊后一点设摊的痕迹都看不出来。据母亲讲,这个早市有几十年了。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时刻把老百姓的疾苦、民生民意放在心上的政府,又怎么可能不被衷心拥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