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子的孙子
乃战国初期的大儒---子思,曾在卫国为官。一次,他看到有人钓到了一条硕大的鳏鱼,大得竟能装满一辆车子。
鳏鱼,又称鳡鱼,是淡水鱼中的大型鱼,生长在黄河中下游,非常凶悍。它有一种奇怪的习性,在水下长年不闭眼睛,所以人们称其为“常开眼”。它警惕性非常高,轻易不肯咬钩,很难捕捉。
因此,子思就问那人说:“鳏鱼是很难钓到的鱼,你是怎样钓到的呢?”那人回答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只用一条鲂鱼作鱼饵,可鳏鱼经过的时候,连看也不看。后来又换了半只小乳猪做鱼饵,鳏鱼就上钩了。”
子思听罢,不禁感叹道:“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意思是说,鳏鱼虽然不容易捕获,但最终因贪图鱼饵而死;很多精英,虽然身怀理想,但是也会因贪恋禄位而死啊。
这正应了民间那句俗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欲望诱发贪念,贪婪导致灭亡。
02
关于贪欲
早在两千多年前,睿智的老子就曾告诫人们:“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切生命的客观需要总是有限的。鳏鱼虽是如此,而身为万物之灵的人比鱼又好到哪里去呢?
商朝的最后一位国君商纣王,在刚登上王位的时候,是一个聪敏而有勇力的英明之主。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内心的欲念开始多起来,对生活的奢求越来越多。有一天,纣王命工匠给他制作了一副精美的象牙筷子。贤臣箕子看到后忧愁不已。
其他大臣对此非常不解,箕子解释说:“如此珍贵稀有的象牙筷子,大王肯定不会把它放在陶制土烧的笨重器皿上,因为那样会十分不协调,太委屈了这双象牙筷子。它该配上一些犀牛角、美玉制成的食器,才显得般配、美观。
那么,用这些精美器具盛些豆角豆叶之类的东西来吃,恐怕大王也不太乐意了,他必然要在这样的食器里装上象尾、豹胎来吃才感到有味。在尽情享受这些美味佳肴时,他肯定不愿意再穿着粗布短衣,他就要织锦衣、建广厦了。
如果这样长久下去,人们就会对他不满而进行斥骂,他就会对不满者镇压,必然变得残暴。那时候,你我还能站在这朝堂上吗?”
大家都不以为然,但没过几年纣王就变得穷奢极欲。在他的王宫里,建了肉林,悬肉其中,旁边设上炮烙。还造了一座很大的池子,蓄满了美酒,何时想喝,临池即可畅饮。群臣不断劝谏,纣王渐渐地不耐烦了,后来就大加刑戮,弄得众臣归周。由于纣王荒淫无道,他最终被武王逼上鹿台,失去商朝500年的江山。
03
诚 然
人生天地间,总有七情六欲,正常的欲望无可厚非,但更需看到,人之为人,不是一个“欲望的洞窟”,有理智、讲理性,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才是人的价值所在。
外在的诱惑固然可以导致人迷失自我,走向歧途。但是归根结底,很多人被物欲横流的现实所击垮,还是因为内心贪欲过盛,得不到合理适度的控制的缘故。
我记得曾经这样的一则故事。
每年“股神”巴菲特都会举办“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活动。这一吸引眼球的盛事,理所当然地会被众媒体争相报道。
每当餐会结束一个月后,将评出一篇最佳报道。届时,巴菲特本人将亲自为获胜者颁奖。
今年,按照惯例活动依旧在沃伦斯基牛排馆举行。菜肴一一呈上来了,果真是一场美味绝伦的盛宴……3个小时后,餐会结束。接下来,关于午餐的新闻满天飞,但都写得千篇一律,无非是渲染餐厅是多么美轮美奂,菜品是怎样烹龙炮凤,用餐的人是如何奢侈高贵……
可想而知,这些都落选了。脱颖而出的是篇不足两百字的小稿子。作者名叫艾格伊,供职于曼哈顿一家地方小报。他只字未提巴菲特,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一名流浪汉。
文章这样写道:沃伦斯基牛排馆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我实在挤不进去。正准备打退堂鼓,忽然看到一名流浪汉,他衣衫褴褛,却怡然自得。此时,他正在餐馆外的垃圾桶里翻拣食物。突然他一阵欣喜,显然,他发现“战利品”了!大快朵颐之后,他抚着鼓囊囊的肚子,打着饱嗝,自言自语地嘟囔着:“过期的三明治和沙拉酱,也照样能把肚子填饱。”
巴菲特说,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打动了他。接下来,他把奖杯颁给了艾格伊。
领完奖杯在回家途中,艾格伊发现奖杯底下有这样一行字:
人生在世,所需无多。因为,你只有一个胃。
是啊,对一个人来说,生理需求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永远都填不满的,恰是内心无边无尽的贪欲而已。
什么是快乐?
心理学家对快乐的定义是,一种主观上安乐的状态---平衡而满足的内在感受。贪欲就是对喜欢的事物产生一种占有和执著的心理。著名作家刘墉对人类的贪婪本性看到了极致:“旅客车厢内拥挤不堪,无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块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能有-个边座就好了....直到有了卧铺的人还会想:这卧铺要是一个单独包用就好了。”世间上的人们,大多如乘客一样。
因此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间上,不是想要拥有新式的洋房汽车,就是想要拥有漂亮美丽的妻女;不是在名利富贵上打主意,就是设法如何得到珍馐美味。这些希求占有的念头,就是我们人生的贪病。但是这个世间哪样东西是恒常不变,哪样事物是能亘古相随的呢?因此圣人一语中的说“有求皆苦”。
是啊“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给欲望安上闸门、给行为划上边界,方能知足知止、适可而止。人应该有足够的智慧来理性地看待欲望,适度地节制欲望,不做欲望的奴隶,既能“从吾所好”、“从心所欲”,又懂得“克己复礼”、“不逾矩”,实现人生真价值,获得人生大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