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现在“中国式家长”在年轻人的话语体系中八成是贬义词,抨击原生家庭的种种缺陷几乎成了一种潮流。
当然,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就摆在那儿,80后、90后甚至10后,都是这么长大的,谁也无法回避。
被抗拒的中国式父母归根结底就是五字真言:“我是为你好。” 你填志愿要选这个专业,我是为你好;
你不能跟ta谈恋爱,我是为你好;
你得考公务员,我是为你好;
你30岁之前必须结婚,我是为你好……
经验主义告诉我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然有它的合理性,可我们的父母却常常越过那条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界限。
分不清自己在培养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是仅仅是自我的延伸、容不得一丝差错,是这种教育方式最被人诟病的地方。
它的弊端我们在以往的文章里也分析过很多次。拿公众人物的事情来举例吧——
郑爽当年小小年纪就背井离乡去学艺,是因为她的妈妈年轻时有个演艺梦。郑爽不适合、不喜欢娱乐圈却早早被注定要困在这个笼子里。
张靓颖的妈妈把对女儿婚事的反对闹到公众面前,拼尽全力也要干涉女儿的决定,让这门婚事沦为一场任谁看了都尴尬的闹剧。
电视节目大声宣扬着一个人的恋爱和婚姻需要父母来把关,而参加这档节目的普通人家庭也不负众望地向我们展示了,家长可以理所当然地干涉孩子的选择到什么地步。
最可怕的是,这种关切到不分你我的观念其实深入每一代人的心。张靓颖发文挺冯柯时,留言清一色全都是——你要听你妈妈的话,她是为你好。
碰到别人的事儿,“为你好”思维立刻上身,而且说这话的时候可能都忘了自己是多么抗拒爸妈苦口婆心地给自己安排相亲。
话说回来,父母希望孩子“好”当然是很真切的感情,可是一个人之为人最基本的前提经常被忽略:
人生是自己的,父母这个身份的天然加持也没有权利把孩子变成自己可以操纵的附属品。
正如李安导演所说,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该成为一种谁顺从谁的阶级,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
爱是爱,是关心,是帮助,是付出,却唯独不应该是独断专行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