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附近有个摩登百货商场 ,又在搞“买400反2000”,哇,太划算了。
就是你花400块钱,可以返你2000元购物券,分A券与B券。小倩作为精明的财务,开始了精打细算地买。怎么把这钱花到商家心疼,那狂挣一笔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5折”“买一送一”“加1元多一件”“满200包邮”“满500送套装”……你已经见过不少,作为买家的你,你,你一起挤进了商场,于是产生了群体的“马太”效应,人越多越往里挤,买的人越多。
买多几次,就有人总结:买的不如卖的精。的确,如此。
所有的买卖行为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叫“行为经济学”的学问。别以为它离你很远,其实你每天的行为背后都可以用“行为经济学”来解释 。
“买100返50”“满200包邮”的营销活动的确会比以前优惠不少,但正是不买就会错过的心理,让你产生不理智的消费:本来要买鞋子的,买了外套、裤子,或者其它。这个行为就叫做“损失效应”,它表现为怕错过,怕损失,有时还由于这这种心理害怕尝试。
比如说,有一天你老板说,公司业务最近不错,给你工资涨到1W,你可能高兴不到一星期。但假如老板说,业务下滑,大家工资降到1W。同样是1W块,你会发现那个降工资的失去感比你涨工资的那个得到感要强烈好几倍。
想想前几年,办公室很流行去吃必胜客。就因为有人在网上晒了,怎么用绝妙的方法用一个盘子装到七八十厘米甚至更高的沙拉拼盘,以此为乐。装的越多,就感觉赚更多的感觉,关键是你明知道吃饱了,为多吃点,真的赚了么。不,那个“损失效应”在作怪。
有的女士买东西, 一旦打折就疯狂地买买买。眼影要套装的,口红12个色全要,这化妆品要全套……陷入这种不断买买买的循环中,也是中了商家的“价格陷阱”。
淘宝双十一促销当天一般为显示3个价格,商品原价格、商品折后价和双十一特价,每一个价格都比原来便宜。其实淘宝完全可以仅显示双十一特价,但是这么做就会让消费者面对满天的折后价就失去的判断力。
淘宝一些商家会在双十一之前提价,然后给个大折扣,最后商品价格也许和双十一之前并没有差太多,但是销量却会增长许多。
价格比较所带来的认知误差是非常强大的,你的大脑即使知道正确答案,而你的潜意识依然不同意。
只有了解,才能更理智地购买我们需要消费的,而不是冲动买完却发现不怎么用的商品。
那如何减少这种冲动消费呢,可以使用“替代性报酬”。它的核心,就是“让无聊的事变得有趣做”。
比如把钱转移到投资学习上,可以买你喜欢看的书、打造技能的课程、插花、画画等,这些不管多贵,只要你习得,就能终生受用,简直比买一堆商品值100倍。毕竟投资自己更长效,学会一项技能,一个方法能提升你的竞争力。简直是稳赚不赔的事。
比如:用以前买衣服的1000块拿出500来定投,满2000送自己一件礼物。
跑步无聊,它也可以变得有趣,可以来首激昂的歌,让你脚下生风;可以听个评书,你的跑象迈过了历史长河;可以来首古典音乐 ,脚下的步伐象迈向雅典……让它变得有趣,让自己沉浸在情境中,用心去感觉。
让写文章变得有趣,想象面前有若干个读者,你娓娓道来,你的故事决定了他哭,他笑……
懂点行为经济学,提高你的生活质量。让你更理性的消费,不让商家钻了空。只买自己需要的、用的上生活用品,不再冲动消费。
有句话常说的是,卖给别人还帮人数钱,不懂点行为经济学,搞不好你哪天还真着了精明商家的道呢。
参考书籍:《买买买时代的行为经济学》
我是Ameizeng,愿我的分享对你有用,安。
喜欢就点个赞呗,“❤喜欢”,
鼓励不花钱,你喜欢看,我就接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