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宛如诗和画(86)
焦小桥
白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传在战国时代,医学家巢父曾在著作中记载白果的药用价值,认为它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在汉代,白果已经作为一种营养品出现在民间。当时有“白果益气”的说法流传,体弱多病之人也会食用白果来获得健康。
到了唐宋时期,白果在上层社会中盛行开来。文人学士们在诗词里频频提及白果,用它来讴歌秋天的丰收与美好。白果也成为送礼、馈赠的礼品,代表着友谊和祝福。可以说,在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中,白果自古便备受重视,是秋季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如今白果已从稀有美食变成常见水果,由古代的贵族药品演变成平民食品,可见食物的地位是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的。白果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样值得我们珍视。现代人在享受白果的美味时,也应当不忘它的历史,感悟先人传承食物智慧的伟大,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美食的魅力。
白果的烹调方法也十分讲究。根据不同的处理,白果的风味各有不同。最古老的方式是生拌,即将白果切片,拌上少许盐或醋食用,最能保留白果原有的爽脆口感。蒸白果能使果肉更软烂,加上砂糖食用,白果的甜度得以淋漓尽致。
炒白果则增加了果肉的香气,与肉类搭配最佳。用白果做成汤也是一道秋季佳品,汤色洁白,汤汁鲜美。可见烹饪白果,需要火候的精准控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白果本身的风味。不同地区的人还发掘出各具特色的吃法,如江南地区喜欢将白果与鸡肉一起炖煮,形成代表性的秋季传统名菜。
尽管白果美味,但毒性不容忽视。除了胚芽的剧毒外,白果果肉中也含有毒素,只是程度较轻。食用白果最重要的是掌握分量,不能贪食太多。此外,儿童、老人及体弱者最好不要食用白果,以防不良反应。另外,白果也不宜和某些食物同吃,否则可能产生毒性叠加的效果。所以说,吃白果需要慎重,不能一味追求口腹之欲,而应顾及自身的承受能力。银杏,这种存在了两亿多年的“活化石”,是物种进化历程的见证者。它那巍峨挺拔的树形,展翅般的叶片,都蕴藏着神秘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