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以来,这是我连续两个月在农贸市场看到的情景:蔬菜水果的摊位前人声鼎沸,称重、付款都需要排长队。相反的,海鲜摊位前门可罗雀。有的摊主玩着手机,有的望着摊上的鱼虾蟹贝发呆,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海虹五块钱二斤、大毛蚬子十块钱二斤,价格非常亲民却堆积如山。正值大连人啃虾爬子的季节,母虾爬子肥了,背上一条青线看的人口水直流。按照往年的习惯,即使当下80元左右一斤的价格比起夏天有点小贵,为了这口鲜,也有不少人愿意掏腰包买它一大盆。然而听一些认识的摊主表示,今年从海边拿来的虾爬子活蹦乱跳,等到一筐一筐死完了都无人问津。
“都说吃海鲜容易得肝炎,谁还敢买呀?”
“疫情没彻底过去,小心一点吧,免得病从口入。”
“出来一趟也不容易,市场那么多人,潜伏病毒的机会也大。海鲜这东西不好保存,还不如买点肉放冰箱里。”
以上恐怕是很多人最近对海鲜望而却步的原因吧。其实关于海鲜携带病毒的说法,官方早已经辟谣了:本次甲肝无聚集性病例发生,呈散发状态,未发现二代病例;大部分病例有生食海鲜或食用未煮熟、煮透海鲜习惯,部分患者有生食蔬菜瓜果、喝生井水、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不良卫生习惯。甲肝发病常呈周期性,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本就是易高发季节。甲型病毒肝炎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传染病。预防甲肝,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疫苗,无甲肝免疫史和未感染过甲肝病毒的人可通过接种甲肝疫苗进行预防。此外,预防甲肝的关键就是把住“病从口入”关,海鲜类食物吃之前需煮熟。
很多爱吃海鲜的大连人都喜欢追求口感,习惯将毛蚬子烫一下就蘸辣根吃了,海虹刚开口就从锅里捞了出来。也许美味与健康的矛盾,才是目前海鲜零售惨淡的罪魁祸首。贝类海鲜烹调时间过久,肉质容易变老,失去水分。而如果烹调时间不够,又怕不能高温杀死病毒。
不知道海鲜行业的惨淡还要持续多久,也许这会引发关于海鲜吃法的变革吧,毕竟我坚信大连人的餐桌是少不了海鲜的。
脆生生的赤贝,鲜溜溜的海蛎子,汤汁饱满的大黄蚬子......这些记忆中的美味,你最近吃到了吗?还有哪些海鲜是你一定要在这个季节吃上一回的?咱们评论区聊一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