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我们都喜欢杨杨妈,不喜欢英子妈?
最近大家都在追一部电视剧《小欢喜》。
因为对话和场景,都“过于真实”被频频拱上热搜。
家庭剧《小欢喜》讲的是三个高考家庭中发生的故事,平淡的如你、如我。
其中对比最大的2个家庭,就是乔英子家和季杨杨家。
乔英子家,是由妈妈宋倩(陶虹饰演)和爸爸乔卫东(沙溢饰演)组成的离异家庭,两人有一个学霸女儿英子。
季杨杨家,是由妈妈刘静(咏梅饰演)和爸爸季胜利(王砚辉饰演)的官员家庭,两人因为工作关系一直在外地工作,在临近高考前才回来照顾学渣儿子季杨杨。
电视剧的开篇,就以季杨杨驾着一辆酷炫法拉利驶入校园,引起轩然大波开始。可以看出这时候的季杨杨,放荡不羁、与父母存在着很大的心理隔阂。
而反观乔英子,虽然因为爸爸出轨而成为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但是她聪明、懂事,甚至成了母亲宋倩的依靠。
宋倩原本是高中教师,但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从学校辞职,去了培训学校,并且成了“金牌讲师”,有着不错的收入。在寸土寸金的背景,宋倩手中握着3套学区房出租,所以完全可以外请小时工帮忙。但在照顾英子的个人起居时,她完全亲历亲为,早起为孩子炖燕窝海参、每天为她辅导学习到深夜,一个人活成了一座丰碑。
在我们看来,被无微不至关怀下的英子,应该感到幸福才对。但是随着剧情开展,我们能看出来英子眼神中的隐忍和无奈。为了讨宋倩开心,她可以撒谎陪妈妈再陪一遍已经看过的电影,可以强忍着恶心硬吞腥不拉计的海参。
在宋倩密不透风的“关爱”下,英子活成了“妈妈的妈妈”。
反观季杨杨的妈妈刘静,通情达理、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每次爸爸季胜利因为孩子不懂事而要发火时,刘静都用温柔而坚定地态度,为他分析情况,一次次让爱在家庭中流动。
在近期的剧情中,英子因为天文学的爱好,和刘静越走越近,在她身上找到了久违的爱和温暖。
你能说,宋倩不爱乔英子吗?那肯定不对。但是为什么越爱,就会越想让人逃离呢?
因为,你给的不是爱,是控制。
02 比失控更可怕的,是你的“完美控制”
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这样一类人,或者你本人就是这种人?
他们每天早睡早起,精准地如一个闹钟;他们每天吃什么,怎么吃,都有严格的清单,而且大多过午不食;他们不管是在外做工作、还是在内家庭安排活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与流程安排。
他们可能不苟言笑,习惯板着一张脸,面对一切。
他们看起来很坚强,因为可以将一切牢牢掌握在手心里。他们心里又很脆弱,因为只要是遇到一点小事脱离轨道,就会崩溃。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身体可能多有一些小毛病。而这些小毛病的背后,也许就是自控力太强产生的反作用。
正如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他的《身体知道答案》书中指出的,我们身体的很多反应,其实都是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原因的,其中的大部分反应,根源就是“完美控制”。
人们妄想对事事都进行完美控制,导致压力过大,但这样会消耗身体能量,也会影响身体其他器官接受能量,导致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产生慢性疾病。我们要学会放松身心,这种解脱不是单纯的娱乐放松,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身心调整,有点类似瑜伽的放松休息术。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中,她就建议大家可以采取最舒服姿势,放松身体的每一寸肌肤,哪里有压力就放松哪里。
“为了能够保持健康、维持幸福生活,你需要放弃对意志力的完美控制。”
应激反应和“三思而后行”反应都能帮助我们管理能量,引导能量流向不同的地方。前者将能量流入身体;后者将能量引流入大脑中的前额皮质区域。压力让你关注现在的目标和结果,自控力则需要你的大脑从高屋建瓴的角度出发,衡量利弊。
如果你想要赢得意志力挑战,挑战的不是别人,而正是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要用饱满的身心,将能量用于自我控制,而不是自我防卫。
03 为什么要勇于犯错?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在《意志力》中提到一个观点:
意志力是一种可以被消耗的资源。你也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饥肠辘辘或者疲惫不堪时,很难保持自己的意志力。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单纯依靠节食减肥的你,很难抵抗面前香喷喷鸡腿的诱惑,因为真的太难啦!
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上班通勤45分钟以上的夫妻,5年内的离婚率竟然高达4成!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因为夫妻本来上班就很忙碌,本来所剩无几的控制力,又经历了长途通勤的“压榨”,回家后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儿吵架,简直太正常不过了。
既然意志力如此稀缺,我们如何才能保护它用在更加重要的方面呢?
答案很简单:故意犯点错!因为你的心智是有限的,你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所以何不放松一下?
不仅如此,我觉得“放弃完美”对“宋倩们”的最大益处是:重新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留一点空间和时间,给自己。
就像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气》中说的:
“学习,必须是由孩子自己来解决的人生课题。父母也要享受自己的人生。保持距离并不是放弃”。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