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PPT出示几张图片,问这些物体为什么能运动起来?学生通过马拉车、人的拉力等这些给物体提供动力,才可以使这些物质运动起来,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探究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
(垫圈、小车、绳子)
问:如何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学生都会回答出将绳子绑在车上,挂上垫圈,拉动小车使小车运动)
追问:小车的拉力是谁提供的?(学生回答,垫圈的重力)(ppt出示重力的定义,比如生活中苹果的下落,树叶的下落都是收到重力的作用)
三、探究拉力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1.()垫圈,可以是小车刚好运动起来
学生预测,用手估一估垫圈的重量,用绳子拉一下小车,预测几个垫圈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学生设计实验(强调垫圈要一个一个的加上去、小车要持续运动一段时间)(小组实验,一般5个垫圈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2.拉力与小车运动快慢
学生设计实验(强调垫圈比5个多,统一探究加到8、12、16个垫圈时,拉力与小车快慢的关系)
(小组合作每组实验重复三次,一人按住起点,一人按住终点,一人掐秒表,一人操作,一人记录,一人分享)
3.数据处理
计算平均时间
4.探讨
1.实验发现:运动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2.怎么样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强调力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告诉学生力可以分为动力和阻力,比如让小车运动起来就叫动力,让运动的小车停止就是阻力)
教学反思:
实验设计方面,学生基本都可以说出来,但是对于一些细节需要强调,比如每次实验起点和终点的位置不能变。读秒表时,要给学生做示范,有的学生会读错。计算平均值时,如果有一组数据差别太大可以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