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很多伙伴,包括自己,工作了10年,却感觉一直在原地踏步。
新来的90后同事刷刷刷地前行在晋升的道路上。
我一直困惑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找到答案,这段时间,渐渐感觉到有了点眉目。
早上开车的时候,听了冬吴相对论的第3-4两期节目,重新刷新了我对专注的理解。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专注只是单一地做一件事情,却从不曾挖掘专注的深层含义。
专注其实是一种习惯,对个人和企业其实都是适用的。
为什么机会多了,却导致很多人和企业却平庸和碌碌无为呢?
看看华为和海尔吧。海尔涉猎非常之广,包括金融,电气,甚至还有海尔嫂子面馆。
华为在它的公司规章里就明确了自己不尝试XX,XX领域。现在这两个企业的态势大家都有目共睹了。
万科为什么脱颖而出?
万科一开始也是贸易起家,做过万家百货,怡宝矿泉水,当时号称涉及1万个科。王石发现企业涉猎太多,都无法为自己的企业定性或者确定风格。最终由万归一,最终只做房地产,只做居宅的房地产,一开始还是只买郊区的土地。曾有一个富豪恳请王石做别墅,被王石拒绝,理由是自己不擅长。
为什么很多很漂亮的女生在30多岁的时候还是单身?
可能是因为年轻的时候机会太多,总觉得还会有最好的,永远在机会中穿梭。没有想过深入专注地去了解一个人。等回过头来,终于发现自己应该需要什么,然后发现已经么有机会。人生的路上也是这样的,等你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你就已经没有机会了。
很多人炒股也是这样,不停地更换买的股票。
折腾来折腾去,基本获益,甚至亏了本金。而如果10几年前,就买定一只自己看好的股票等到现在,估计已经翻了几番。巴菲特曾说过,他的致富投资主要就是从自己做的20次投资中获取,这也是专注的体现吧。
对个人的职业道路来说,其实专注也发挥了巨大的功效。
最主要的就是挖掘自己的能力及所从事事情的意义,将许多看似不同的事情挖掘出它需要的共性。如果能发掘自己能复制到其他行业的能力,那就能在更多的平台专注地做一件事。
比如说沟通技能,不管是从事咨询行业,旅游行业,房地产等等,能够用温暖打开别人的心门,往往就能开启成功的大门。沟通就是值得专注打磨的一项技能。
专注,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
就像今早看的TED《HOW TO GET BETTER AT THE THINGS YOU CARE ABOUT》,这个视频,让我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工作10年,却几乎是在原地踏步。
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意识地在自己的学习区和行动区之间有意识地进行切换。
通俗一点讲,行动区就是我们的实践,学习区就是要求我们做到反思,通过观察-反思-调整,学会有意识地练习。
学校和工作场所一直都在营造一种紧张的情景,我们的很多人都是在焦虑和忙碌中搜寻着狭隘的准确答案,而少有开拓性的探索。所有的场所里,人们都在避免着犯错,导致我们的工作就陷入了简单的重复中。少有闲暇来反思自己的不足,进而学习自己所缺乏的技能。
作为普通的我们,又该如何多花时间在学习区,并能灵活地在学习区和行动区间灵活切换呢?
1. 我们可以为自己创造低风险的环境,这个空间里即使犯了错误也没有处罚的后果。比如,找到一个导师或一个值得信赖的同事,我们可以与他们交流想法或进行脆弱的对话甚至是角色扮演。或者,随着项目进展,我们可以要求以反馈为导向的会议。或者我们可以放开时间阅读或观看视频或进行在线课程。很庆幸,我在工作中遇到了自己的良师益友,虽然是领导和同事,但大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就像家人一样。工作场所也提供了一些机会,便于我们模仿TOASTMASTERS组织的形式,进行英语演讲的学习和演练,我也有机会尝试了活动中的各种角色。
2. 按照预期的方式执行和执行,但是再次考虑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像碧昂丝一样,我们可以观察和模仿专家。观察,反思和调整是一个学习区。
3.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分享我们的好的方式来影响他人,和降低他人的风险。通过询问我们不了解的问题,通过征求反馈意见和分享我们的错误以及我们从中学到的东西,使其他人能够安全地做类似的事情。
真正的信心是关于打造不断学习的模型。如果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不仅限于做,做,做,花更多的时间探索,询问,听,试验,反思,努力和成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努力改进的东西,会怎样?如果我们创造了更多的低风险的空间又会怎样?如果我们清楚知道自己知道何时学习,何时实行,何时让我们的努力变得更有成效,那我们的改进就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也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员工,父母,子女,朋友,爱人!
专注打造自己,专注成为合格的父母,为孩子们打造最佳的原生家庭,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