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过后,孩子妈妈要上班了,儿子舅妈和舅舅在家里帮着带他。
儿子舅妈很细心,也很温柔,儿子和她感情很深。小家伙胃口好,一大瓶配好的奶粉,喝起来腮帮子用力吸奶嘴,“咕咕咕咕”几口就喝完了。所以儿子从小就很胖,胳膊腿都是胖乎乎的,鼓鼓的。
会站起来以后,在一个四周有围栏的小床上站着,舅妈拿着配好的奶瓶对他晃,儿子急得伸手要抓,两只小胖腿使劲蹬着床板,小嘴向前伸着要喝。后来能吃主食了,也是让他站在小床上喂他,面条吃到嘴里,小嘴吮吸着就把面条咽来下去。
不知不觉,儿子会爬了,在家里爬,也在院子里操场草坪上爬。有一天下班回来,看到舅妈带着儿子在草地玩。看到我站在路边看,儿子忽然颤颤巍巍站起来,摇摇摆摆向我走来。我惊讶的大叫,然后大笑,“会走了会走了,儿子会走了”,儿子舅妈抱怨,说不要吓到孩子,让他慢慢走。儿子会走之后,开始在家里四处走,屁股上吊一个鼓鼓囊囊的尿不湿,扶着墙壁桌子在家里转悠。可能自己也很得意,转着转着会突然回头对着大人笑。
小孩子天生都很爱捉迷藏,哪怕是抱在怀里歪在大人的肩膀,都会被大人身后躲着跟他做游戏的人逗得“哈哈”大笑。有一天在家里,儿子又正扶着墙壁转悠,我忽然想逗逗他,就走到他面前后又快速转身躲起来。儿子哈哈笑着追我,结果一下子把头撞在床腿,眼框被撞得凹下去很深一到印子,“哇哇”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儿子舅妈赶快把儿子抱起来,儿子眼眶已经肿起很高,哭个不停。我很担心儿子的情况,觉得特别严重。他舅妈有经验,把儿子抱到经常看的一幅画前面,问马在哪里?儿子抽泣着伸出手指点点,又问树在哪里?儿子抽泣着又点点。这下大家才放心了。
刚刚会走的孩子,每一步都不能离开大人的视线,偶尔的一点疏忽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后来在操场跑步,总是看到爷爷奶奶或者年轻的爸爸妈妈带孩子,孩子在操场跑道颤颤巍巍地走,后面跟着的大人远远地喊“小心小心”,儿子小时候我也是这样。其实,在操场跑步后才知道,大人这样远远地跟着孩子喊,并没有什么用,孩子怎么会知道该怎样预判才会是“小心”呢?更多是奶奶或妈妈在边上聊天,爷爷或爸爸远远跟着孩子,孩子一旦摔倒,聊天的就要理直气壮训斥跟着孩子的,“眼瞎啊,怎么看的孩子?让你注意注意,怎么就不能小心呢?”每看到这样熟悉的场景,总是为跟着孩子跑一头汗的那位感到委屈。况且,操场跑步的人群遇到孩子就要躲,跑着步是很难及时避开孩子的。
当初带孩子我没有经验,也经常粗心,也经常犯在操场带孩子的父母一样的错误。或许,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