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条新闻,标题叫“沈阳大学女教授上课风采惊艳,视频引发网友热议:难以置信!”其实真的难以置信吗?并不然,只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看到了如此朴素的现象,让人感觉意料之外。
看到网上有很多质疑声,但深入想想,这只是教授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每当学生们好奇询问她为何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时,她总是带着温暖和善意的微笑回答。她告诉他们,她的内心世界异常丰富,无需依赖外在的装饰来获得满足。她的幸福源自于她的工作和与学生们的互动,而不是来自物质财富或表面的光环。对她而言,物质是次要的,她更注重内心的丰盈和知识的积累。她的生活简朴而充实,她的精神世界充满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她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被物质所定义,而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实现来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看到这位女教授,难免让我想到另外一个老师:北大韦神。他是数学领域的天才,拥有无人能及的数学奥林匹克成就,他就是韦神。他的名字响彻北大校园,被誉为传奇。然而,他却过着极其简朴生活——没有车,没有房,饮食也非常简单,就是馒头和水。他的心中也许只有热爱的数学事业,生活于他来说不过是温饱而已。
“双十一”刚刚过去,有多少人成为了“剁手党”。其实,我们可以站在客厅环视一下整个房间,看看有多少东西是我们每天都用到的,又有多少东西已经放在那里吃灰很久了。时间久了,看着满屋子的物品,感觉自己像是生活在一个杂货铺。各种物品充斥在各个角落,有很多已经落满了灰尘。很显然,这时候拥有的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为了一种负担。
为什么我们随着年龄的成长,能力越强,心事反而越来越多。不过是看到的越多,想要的越多罢了。曾经的我们,都以为拥有的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于是在永远不满足的物质欲望之下,渐渐地迷失了自己,活得越来越累。随着微信的出现,每天刷朋友圈几乎成了人们的日常必备。看着朋友圈里谁谁去哪里旅游了,谁谁又买了什么东西,但这些事情与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给我们带来的只是心里的不平衡,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内心。
有人采访过白岩松,问他为什么没有开通任何的微信、微博。白岩松的回答是:“我没有兴趣去观察别人每天怎么活,我还是先把自己活明白吧!”是呀,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生活,而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别人的身上。反而让别人的生活,成了自己活着的重心,这样会越活越不快乐,越活越失落。一旦人生被别人支配着,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将无法享受生活本身带来的欢乐和成就感。
平淡质朴的生活状态,是抛却浓厚的物质欲望的,讲求的是心灵的品味。一碗清粥,两碟小菜,让我们在心里压力普遍很大的生活中,延缓内心的焦躁,以平和的心态去享受生活和自然的馈赠。有时候感觉累的时候,听一听《王阳明传》,体验一下他们的人生,汲取古人的生活智慧,心里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舒服感。
当然,简单的生活并不是苦行僧般的自虐。它只是与你能力相匹配的、更人性化的、经济环保、更放松自在的愉悦生活。人有欲望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节制,这就成了痛苦的根源。钱是赚不完的,人生却只有一次。
高配的物质生活不是必备,高配的精神生活才是。我们可以去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怎样惬意怎样活。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要减少浮躁的比较心态,不被物质所左右,珍惜现有的一切,追求真正的价值和内心的平静。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对外在的物质要求越低时,对“内心的物质要求”就会越高。而宁静的心态、健康的身体,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