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一定很多家长朋友会感到好奇、不舒服、抗拒,毕竟谁都不想承认自己是个短见的人。
做为父母,都期待孩子听话,热爱学习、成绩优异、琴棋书画有所特长、懂礼貌、讲卫生、会跟身边的人相处.....这似乎符合社会的“好孩子”标准,也是每个父母心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孩子经常使用唠叨、说教、威胁、吼叫等方法,并且奢望找到一劳永逸的方法或技巧!
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十多年的育儿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个理想却遥不可及的目标,因为当我抱持想让孩子把每件事情做到完美或是符合我标准的执念,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期待和真实的想法,为了让结果完美,有时候难免充当保姆的角色,帮助孩子做一些事情,剥夺了孩子从经历和事件当中学习成长的过程。这就是我所说的“短视”思维!
那么我们来聊一聊“短视”思维和“长视”思维的不同。
我有一个12岁的儿子,名字叫润润,是个调皮活泼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经常把我搞得焦头烂额,遇到问题时,比如润润早上不能按时起床、不整理房间、上课做小动作被老师投诉、跟同学打架、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
我的思维定式及行动是:
1、感受:焦虑、烦燥、着急、对未来充满担心(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犯错?)转而开始自我否定(我不是一个好妈妈、爸爸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
2、行动:耐心沟通及说教(假设孩子不懂得这些道理),直到孩子认错并愿意悔改,帮助孩子把事情做好。
每天早上孩子不能按时起床,我都尝试不同的方式,从温柔到愤怒,直到最后一刻孩子才慌慌张张起床然后我以最快的速度给他送往学校,看着孩子没迟到才大大松口气。晚上回到家一通的说教,第二天继续重复。
再比如做作业,对于很多小学生,老师都会把每天的作业发到家长群里,如果孩子没有按要求完成,老师第二天就会给家长打电话兴师问罪,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每天都会陪着孩子做作业,后来还偿试请家教、把孩子送到辅导班等办法,结果都不理想!因为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我在助长孩子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的习惯。
同样的情景和问题不断重复和上演。孩子是个小机灵鬼,他知道会有人为他的没有做到而负责任,而自己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直到我的职业发生了改变,我从一个只懂得赚钱的生意人,走向了一条修已渡人的成长之路,2016年我开始学习教练并取得了icf的Pcc认证,再后来走向讲台成为是一名专注于领导力和内在成长的训练导师,通过自我的改变,不断在家庭生活中践行,这一切才发生了不同。
当我觉察到自己的“短视”思维,我下了很大的决心改变,让自己以长远的眼光重新看待教育,看待与孩子的关系!并下定决心要允许问题一开始依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并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以“长视”的思维思考,制定我的教育目标。
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我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
自我管理的能力、专注认真的能力...
我想要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
我想我的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有勇气的男子汉!
当这个答案跳到心中,我的焦虑明显减少了,我不再执著于眼前的事情可以完美,而是享受这个过程自然发生,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目标发生了改变,之前遇到的问题似乎已不是问题。解决的路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孩子遇到问题时,我新的思维定式及行动是:
1、感受:轻松、淡定、还有一点小小的开心(太好了,润润又有了一次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2、探寻:中立的、支持的状态,用心聆听孩子发生了什么?如何看待问题?期待什么结果?承担什么责任?......
3、头脑风暴解决方案:共识的方案孩子的执行力很高。
4、庆祝:鼓励表扬孩子的勇敢,并反馈他所有积极的表现。
同样,这依然是个胶着的过程,孩子在过程中会反复,但我清楚的知道,对于润润的人生,他才是他自己汽车的驾驶员,而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在需要的时候告诉他是否在正轨上,并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他自己!而我也看到了他的变化,他在慢慢学会承担和负责任!而且更愿意跟我走近,跟我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我开始享受这个过程中自我的超越,超越自已的情绪和自动化的反应,而孩子也开始学会在一次次犯错中学习成长,并不断自我修正。
为人父母,短短18年可以用心守护和培养,也愿所有的父母都去享受这段美妙而又充满挑战的旅程!并在这个旅程中不断自我探索和完善!因为我们不可能跟随孩子一辈子,对孩子最好的爱是在你陪伴的这段旅程,培养他的能力和品质,给予他向上的价值观,若干年后,当他面临重大抉择和实现重要目标时拥有勇敢面对的自信和能力,懂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担当,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生命!
2020年2月11日星期二
这篇分享文中的思维模型:
目标区分:三个层面区分目标
01、把事做好
02、能力、习惯
03、身份、价值观
从三个层面去思考,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选择权交给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