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词,道尽了他作为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现如今作为软禁的笼中之鸟时的愁苦,不堪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也许此词表情太过贴切传神,宋太宗听闻此词后,不满其对故国的惦念,竟命人在宴会上将其毒死。
李煜死了,但他的愁苦哀思却通过词流传了下来,让千百年之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同身受。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一个词人,他太成功了,他甚至比历史上的很多其他的君王都要成功,因为要想留名青史,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
有人因此认为,他能拥有如此的感怀,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败。他艺术上的成就,他对文学的贡献,都离不开他作为一个君主的失败。
不知李后主听闻此言会怎么想?虽说这话听起来不近人情,但貌似揭示了一个历史事实啊。想那杜甫的一生也是异常坎坷,穷困潦倒,丰富而悲惨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他无尽的艺术素材,练就了他对底层人民强大的共情能力,同时获得“诗史”和“诗圣”的历史称号。
我不禁想,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我有选择权,我愿意用人生的悲惨来换取文学史册的留名吗?我想要李煜式的成功吗?
不,我不愿意。如果硬要人生坎坷才能换来才华积淀,我宁愿做一世庸人,一介俗人,平平淡淡,无波无澜,守家带地的过一生。
人生本就没有意义,我才不要我短暂的一生只为别人眼里的“艺术性”而活。
都说李煜是一个失败的君主,一个成功的词人。但是作为一个人,在他42年短暂的生命中,他有幸得一爱好相伴,无论是得意也好,失意也罢,总能有个精神寄托。不管他词里写了些什么,我相信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也体验过心流状态。这些对一个人来说,对我们毫无意义的人生来说,都是异常宝贵的生命体验。
我虽然对李煜了解不多,仅限于百度,不过据说他执政时不理朝政,醉心诗词,任命要员,全凭“诗词大赛”的比拼结果。很明显,对他而言,艺术创作才是主业,治国理政只是顺带的,也许他巴不得只做一个富家公子,能够更好的追寻他的艺术梦想吧!
他一生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用力的玩着,用上了一辈子,即便国破后被软禁,也未丧失创作的权利。因此,我不想用一个失败者的视角来看他,历史界定的成败也没那么重要,作为一个人的李煜,他活出了自己的样子,是成功的!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多元的,只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活在别人圈定的标准中。
(无戒学堂 )第11日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