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酒文化盛行,但必须要说明的是,这盛行的啊,是病态的酒文化。
很多正常的事,一到酒桌上就变了味。
孔老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惜,这句话在酒桌上不管用。
一桌子的人,有几个是真心喜欢喝酒,自己在家没事也酌两口的?尽管自己不喜欢喝,但是劝起别人的酒来那都叫一个起劲。上了酒桌你说你不会喝酒?那么恭喜你一下子成为了全场的焦点,逼你开口喝酒就是这顿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当然了,已所欲,施于人也是不对的。你不会因为自己喜欢吃苹果,就逼着别人不喜欢吃的也跟着一块吃吧。
凡事都得适量这句话听着没毛病吧。零食再好吃,你也不会让自己一次性吃到肚胀,吃到想吐吧。但是在酒桌上,这个简单的道理也被人无视了。
上次你喝了一杯没事,那这次你肯定能喝两杯。喝一杯你脸都没红,那你肯定还能再喝一杯……总之啊,你不突破点极限,喝到醉态百出,别人就不会轻易地放过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怕没有自己的位置,只怕没有站住脚的本事;不怕别人不知道你,就怕没有什么值得别人知道的。而很多人却把陪好酒,当成了成功的捷径。
酒杯一响,黄金万量;
酒杯一端,政策放宽;
酒杯一碰,感情无缝。
仿佛只要把领导的酒陪好了,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仿佛只要把酒陪好了,就是相知满天下了。
刚入职场的小白往往会被酒桌上的气势所吓到。在学校聚餐,大家都喝个饮料不是也挺开心的吗?怎么在这不喝酒就不行了呢?
不喝酒就是不给大家面子。
让你喝酒是栽培你呢。
这酒量啊都是一点点练出来的。
这劝酒的理由一大堆,想推都推不掉。
感冒了?喝点酒对感冒好啊。
受伤了?喝点酒对伤口好啊。
为了劝酒啊,那是什么话都说得出口,就好像逼着不爱喝酒的人喝上一杯,自己就走上了人生巅峰一样。
关于酒字的由来,有这么个传说。说右半边是个“酉”字是因为酒是在酉时酿成的;左半边三点水,是因为酒刚开始造出来的时候并不好喝,后边用三种人的血混合作引才有了味道。这三种人分别是文人、武人、痴人。所以喝了酒之后有些人会吟诗写作、有些人会舞剑助兴、而有的则如若疯癫。
喝酒的文化一代代传下来,酒后吟诗写作、舞剑助兴的不曾见了,如今就只剩下痴态了。
所幸的是,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严,公款吃喝的少了;随着酒驾查得越来越严,喝酒不开车成了共识了;随着年轻人越来越知道爱惜身体,喝酒的少了,喝酒的氛围也淡了。
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这才是对待喝酒应有的态度。借着酒局讲排面、耍酒性、攀关系这种不可取的酒桌文化赶紧让它成为过去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