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懵懂年纪的我们曾经都有过这样的怀疑:“是不是父母不爱我们了?”自然,荷尔蒙作用下年少的叛逆,使得少年人会产生这样非黑即白的认知,绝大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遗忘这样的叛逆直到他们为人父母以后渐渐的理解。大概是因为大部分东方人的生活故事中,或多或少都有着这样轮回的影子,于是我们便也对此见怪不怪了。
在东野圭吾大名鼎鼎的作品《解忧杂货店》中,有一个叫《听着披头士默祷》的故事,则是对父母与子女羁绊的一种思考。
故事始于一个叫浩介的人,时隔四十年后回到故乡的小镇,偶然间走入了间叫BarFad4(披头士在日本的称呼)的酒吧,作为披头士的粉丝,他与老板娘谈起了四十多年前披头士来到日本演出的事情。不禁让浩介陷入了回忆,浩介的表哥当时是披头士的粉丝,收藏了许多披头士的专辑唱片,却不幸在三年后离世,浩介继承了表哥的唱片,并且在父母的支持下拥有一套专业的音响设备。那时候浩介拥有旁人羡慕优渥的家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同龄人一样还怀着对七十年代大阪世博会的向往。
然而,在初二的时候父亲的公司经营不善,以前对自己有求必应的父母,开始越发暴躁和吝啬起来,终于有一天父母为了躲债做出了跑路的决定。浩介心中充满了迷茫,父母亡命般的准备,自己迷茫的未来,他以保罗列侬的名字给小镇的解忧杂货铺——浪矢杂货铺写了一封信,询问是否应该和家人一起跑路。得到了“你对你父母怎么看这样”的回答和“家人应该在一起”的建议。那时候的浩介对于疲于奔命的父母充满了诸多的不解,还得出了自己是父母的负担的结论。
“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有可能只是心已经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因为倘若心没有离开,当将会导致关系破裂的事态发生时,理应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没有,说明其实关系早已破裂。”这是当时迷茫的浩介在看了披头士解散的记录电影《Let it go》以后得结论,他卖掉了唱片,轻装减行和父母踏上了亡命天涯的道路。
在一个叫富士川的服务区,各种矛盾的情绪充斥着内心,便下了父母不爱自己的结论,向着反方向跑进了一辆货车里面,来到了东京,他偏执的认为父母只为自己想,不会关心他究竟会怎样的心情。甚至达到了东京以后,还想用买唱片的钱去大阪看世博会,却没法买票被送进了警察局,在那里浩介一言不发,只记得自己叫藤川博,因为他认为自己会给逃亡路上的父母带来负担,暴露他们。就这样他被送到孤儿院,他自己却建起了心里的墙,醉心于木雕,心里的创伤使得他没办法相信其他人,就这样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多年以后,曾经的孤儿院失火,浩介回去看了看院长等人,却意外得知当年的询问的浪矢杂货铺自己的询问收到了不同的回复,他不相信自己当年的决定是错误的。恍惚间在于酒吧老板娘的谈话中得知,这家酒吧的唱片都是自己卖给同学的,也知道的父母都去世的消息。
原来,当年浩介的出走成为了压倒父母心理最后的一根稻草,生意的失败,儿子的失踪,使得他们陷入了绝望,他们本可以按照原计划逃跑,然而他们却选择了自杀,他们在夜里偷了一条船,母亲跳了海,父亲上吊自杀,留下遗书写道父亲杀死自己妻儿沉尸大海。决定自杀时,父母考虑了浩介的处境,他们想到了浩介会舍弃自己的名字和经历,便不能让自己影响他。所以浩介从那一天起便从世界上抹去了,只有藤川博过了下来。
四十多年后,知道了真相的浩介心里翻江倒海,他能有今天,完全是靠父母的一片用心良苦。他再也没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绪,痛哭起来。
谁没有过叛逆,谁没有过误解,曾经年轻时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是那么单纯,非黑即白,新闻报道法典卷宗里面有多少人,因为缺乏理解和沟通,出现了许许多多悲惨的故事,本应该是充满了爱的羁绊却顷刻间化为恨意的牢笼,甚至在多年以后父母子女亲朋好友之间始终有人无法原谅对方。是不是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沟通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好呢?
故事的最后,已过天命之年的浩介,拿起笔,写给杂货铺老爷爷,说他当年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很幸福。或者,这样的日子只能在另一个时空才能看到了,这是浩介父母的愿望,可惜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了,也但愿我们能拥有更多的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