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世子”可是世子?
楚华跟着李治和梅子,挑着一担鲜鱼去了附近的集镇。路上梅子告诉他,这个镇子叫青衣镇,离开临安郡城有80里。去赶集的多半是四里八乡的渔民,还有那些养蚕为生的人家。梅子还告诉楚华,这里离开太湖也不远,青衣江就是流进太湖去的。青衣镇不算小,很繁华,满街是熙熙攘攘的人,最多还是挑着担子的渔民和那些种桑养蚕的农人,穿着短衫打着赤脚,头上一顶斗笠。
梅子因为要上街,又添了个哥哥的缘故吧?特地换了一件新的蓝花布的大襟上衣,围上了绣花的围裙,下面穿了一条百褶裙,一头秀发上扎了一条粉红色的花手帕,挑着一副担子,把一只编花斗笠挂在扁担头上。李治弯着腰,拿着长长的烟袋锅跟在后面。
楚华就走在梅子的身边,一路听她说话。走进镇的时候,楚华抬头看见有个牌楼,上面有宋体的三个字“青衣鎮”。楚华突然心里一动,原来自己是识字的。
他指着门楼上的字对梅子说:“梅子,我识字。”
梅子很高兴,“哥识字!太好了,以后可以教我识字读书了。”
楚华答应了一声,说:“好啊,可是我没有书。”
梅子扭头对走在后面的爷爷说:“爷爷,哥识字,咱们卖了鱼,买本书好不好?回家让哥教我识字。”
李治乐呵呵说:“当然好。咱们渔民人家居然出了个识文断字的。那就让你哥上京城赶考去吧,咱们青衣镇也出个状元郎。”
“对,爷爷好主意。哥,你去京城赶考吧。要是中了一准有办法查出自己身世。”梅子突然兴奋起来。
楚华不经意地随口问:“京城在哪里?”
梅子心直口快脱口而出:“哥,连京城在哪里都不知道?”刚说出口,就笑起来“咯咯咯”, “看我才糊涂,忘记了哥已经失忆了。哥,咱们这地方原来属吴越国,现任的吴越王钱俶准备将这江南十三郡都献给大宋了,大宋的都城叫东京。”
楚华心中再动:吴越国、大宋、东京……怎么听着既熟悉又陌生?楚华明白自己潜意识里有些记忆正在渐渐复苏,只是完全恢复过来还要假以时日。莫不是至今穿越了,穿到北宋初年?楚华可是学中文的,对华夏古代历史不敢说倒背如流,至少也算滚瓜烂熟了。
这位吴越王钱俶,是第五代吴越国国君,钱元瓘第九子。当初吴越国大将军胡进思废其兄钱倧,将钱俶拥立为吴越国王,先后尊后汉、后周为宗主国。
钱俶继位后,励精图治,下令历年欠税尽行蠲免;境内田亩荒废者“纵民耕之,公不加赋”,使得民心大悦。又置营田卒数千人,辟土而耕,达到“境内无弃田”。开宝八年(975),钱俶应赵光义约,出兵与北宋会师南唐金陵。十二月,钱俶入朝表贺。太平兴国三年(978)再次入朝,纳土归宋。宋王朝先后封其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又辞国号,改封许王,进封邓王。端拱元年(988)八月卒于南阳……
一连串的史书记载从记忆里冒出来,楚华渐渐明白自己是回到了这个时代的吴越地区。他轻轻摇摇头,让自己回到现实,看着古朴的小街。
梅子的鱼很好卖,街上很多商铺老板认识他们爷孙两个。看见梅子多了个年轻男人,便有人开玩笑。
“梅子,许人家了吗?这后生好俊相,是你夫君?”
“梅子,你今天特别好看,是嫁人了吧?后面跟的是谁?”
梅子看了一眼身后的楚华,有些脸红地辩解:“你们乱猜。那是我哥,他叫李竹。”
“你什么时候有哥哥?我们怎么不知道?”
“李大叔,你还有个孙子?”
李治含糊其辞地随口应着:“是我孙子,梅子的堂哥。我老二的孩子,一直住在会稽这些日子才过来。”
从那天起,楚华算正式做了李治的孙子,李梅的堂哥。楚华心里想,说不一定本来自己就和他们有血缘也是未可知的。
梅子真的在一间成衣店,替楚华买了两身书生穿戴的长衫,一套是紫红的,一套是淡青色。当场就让他穿了紫红的那一套,还有方巾和靴子。梅子和爷爷都是赤脚,这让楚华很不好意思。梅子却说,他和他们不一样,他识字是读书人,读书人要穿靴戴方巾的。
出了成衣铺走了几步,楚华看见前面有家书斋,便不由自主拐进去。书斋里的书架子上摞着一叠叠的书,楚华顺手拿起一本,线装版的《论语》。他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看这书是刻板印刷的,好悠久的事情,旁边还有一本是《诗经》。
楚华拿起打开就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书斋掌柜的大奇,连忙从柜台后面走出来,对着楚华双手一稽,连声道:“啊呀,失敬了。不知这位兄台大驾光临小店,有失远迎。鄙人姓虞,虞离弘,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楚华也是学着稽首,答道:“后学晚辈姓李,单名竹。这位是晚辈的爷爷,这位是小妹。不知兄台这部《诗经》,售价几何?”
那位虞掌柜又拱拱手言道:“不瞒兄台,真要论价,只怕要二两纹银。只是这青衣镇实在小,识得此书有几人?我开张于此已有五六个年头,这部《诗经》竟然也搁置了五六年,即是今日有人识货,虞某愿意卖个人情价,200文,如何?”
楚华口袋里是一个子儿没有,连太平兴国年间,一文铜板的样子也搞不清。他知道祖孙两个卖鱼也没有多少钱,心中实在感到为难。
不料梅子已经上前,将头上一支发簪递给虞掌柜,“虞叔叔,是梅子想买下让哥哥教我读书识字用。这是我娘留给我的一支银簪,押给你,我凑足200文来赎回去,行吗?”
虞离弘看了梅子一眼,又看看楚华,把那本《诗经》拿起来虞好,递给梅子,却不去接那支银簪,“梅子姑娘,即是如此,书你拿回去,什么时候有200文就来还给虞叔;若是凑不齐也没有关系,虞叔借给你去学就是。古言宝剑赠英雄,你有这么一个哥哥是大幸,说不一定咱们青衣镇要出一位女才子了。”
梅子听了“咯咯咯”笑个不停,坚持要把银簪留下。
虞离弘摇摇头,无奈接过来收起来,对楚华说:“李公子,有空常来走动。虞某实在想有个识文断字之人可以谈诗论画。”
楚华笑着一边告辞,一面答应下来。转过一条街,见前面的路口围着许多人在看墙上的告示。路人伫足相互询问。
“这是什么告示?”
“听说是画影缉拿朝廷人犯。”
“什么人啊?”
“上面写着,没有人识字。”
梅子拉着楚华钻进人群。
楚华抬头读出来:“兹有前世子,安僖王钱楚华不日在南楚老君山叛逃失踪,朝廷一路追拿,近日在本郡附近消失踪迹,现画影悬拿,凡有知其踪迹,速报官府,知情不报,一体同罪。大宋江南道临安府衙。”
楚华刚刚读完,后面有人将一顶斗笠戴到他头上,拉起二人就走,走到无人处,才放开手。楚华抬头一看,竟是刚刚分手的虞掌柜。
虞离弘对着楚华深深一鞠躬,言道:“小民时才不识是吴越王世子,多有得罪。”
楚华大奇深感意外,旁边的李治祖孙也下了一跳,瞪着眼睛看着楚华。
楚华一面伸手搀扶虞离弘,一面分辨:“虞先生是不是认错了?”
虞离弘摇摇头从身上拿出一张一模一样的的榜文,指着上面的人像,“世子请看。”
楚华这才发现上面的人像画像,果然与自己十分相似。
小梅仔细端详了一番也说:“像极了。哥哥,你真是前世子吗?”
“前世子,什么前世子?我实在什么也记不起来了。”楚华无奈地摊开双手。
虞离弘转身对着李治说:“老伯,事关重大,请如实告诉树篱,此人的来历。”
李治想了想,点点头对梅子说:“梅子,说吧。虞先生会帮咱们。”
梅子简述了搭救楚华的过程……
虞离弘沉思了片刻,“这样吧,世子暂时不能出镇子,出镇的路口必有官兵,世子又是生面孔马上会被人认出来,先随我躲在书斋里。我找人来给世子易容,然后送他去找你们。你们再尽快送他离开江南。”
楚华追问:“你认定我是吴越王世子?”
虞离弘又恭恭敬敬给楚华鞠了一躬,“世子有所不知,十年之前,虞某曾是吴越王殿前一个谋臣,多次向吴越王钱俶上书,要他精兵强国不仅要提防南唐的扩张,更要小心北宋的虎视眈眈。无奈王听不进去,却一味遵守祖先留下的遗训,对北宋供奉有加;又毕生崇信佛教,广种福田,建造佛塔,尽管体恤百姓,不加徭役,不提赋税,不征兵丁。这些果然对百姓有利,可也搞得国力却不堪一击。虞某无奈离去。世子今年应该是24岁,十年变化虽大,虞某还是依稀认得出来,又有这榜文为佐证,断然是不会认错的。”
“那,又为何一定要我离开江南?”
“世子,已经失去记忆,确实是搞不明白了。世子,江南是吴越王的根基,尽管吴越王已经把江南十三郡拱手奉献给了北宋,宋主还封了你父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听闻你在南楚讨逆,误入老君山失踪。朝廷街道举报,说你是投敌叛国。宋主大怒,褫夺封号,抄没家眷,颁文捉拿。世子是不是逃入龙虎山青龙洞,然后失足堕入洞中的青龙河,在冰彻至骨的暗河中浸泡过久造成了失忆……”
虞离弘这番分析终于让楚华相信了,自己就是吴越王最后一位王钱俶的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