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老师入选的成长记录里,提到了元认知能力、注意力、成长和长期几个非长重要的概念。这些概念在作者的身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在我身上一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元认知能力,虽然我之前听说过,但是却没有对他做深入的思考,直到老师专门花了两周时间来讲,并说元认知能力是一切能力最重要的能力时,我才开始意识到这项能力的重要性。但当我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对它是一知半解的。
昨天,又重新看了一遍关于元认知的文章,我突然意识到,对这篇文章的又有了新的理解。文章一开始说到:时间总是在过后才显得飞快。当老师用元认知能力来演示这句话的时候,之前没有太大的感觉,主要还是对元认知能力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担当。昨天在看的时候,我脑子突然意识到:哦,原来是这个意思!
元认知能力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概念被定义的很清晰,也能看懂这句话的意思。然而看着这句话,总有一种是“睁眼瞎”的感觉。究其原因,我现在才发现,那是因为之前缺乏思考,而那缺乏的思考,也可以被定义为“胡思乱想”!对很多问题没有自己的认知,甚至是错误的认知,没有自己的理解,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这也是短短的、清晰的一句对“元认知能力”定义的话,在我身上没有起作用的原因。
再后来,老师讲到了元认知能力的锻炼方法。说实话,讲的那三个方法:反思、坐享、兴趣都能看明白。然而,还是有一种“睁眼瞎”的感觉。这些大道理,这些有用的能力,活生生的摆在自己面前,自己也能看懂,但就是在身上起不了作用……
其实,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那时候的挣扎是有原因的。
反思之于我来说是胡思乱想;坐享之于我是不切实际的迷信;兴趣之于我确实有一个,然而对我来说,兴趣跟元认知能力最没有关系的一个东西,兴趣,还不能支撑我理解“元认知能力”。
没有反思、作享、兴趣,这些刻意练习的沉淀和积累,对于一个空洞的概念理解起来,就显得特别的困难。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反思,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写作,我几乎把我之前所有的经历翻了一大边,把之前所有的经历重新拿出来,用新的认知新的去重新定义,重新再活一次。就像张德芬小时空开始说的那样:唤醒——疗愈——创造。如果按照这个路线去走的话,我好像还处在疗愈的阶段。
作享,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但是断断续续中间停了一段时间,直到今年3月初的时候,我才下定决心,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坐享。这一转眼已经迈过了一百天的大坎!
虽然,现在坐享的时候做到,没有一点杂念,清空大脑。但我也确实从坐享中获得了很大的好处,脑子里面的杂念少了很多,当自己有一个消极的念头的时候,我会提醒自己,关注呼吸,关注呼吸!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但是确实能减少一半的影响。
其实,坐享给我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现在午睡的时候能睡着,这真是太神奇了。午休的时候能痛痛快快睡上一觉,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就这样实现了,我还能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午睡睡着的时候,那种痛快的感觉。还有一次午睡的时候睡过了点儿,等我醒来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是开心、兴奋,而不是睡过点的自责。
兴趣,我只是单纯的把它理解为我的一个爱好而已,这真是太片面了。昨天晚上在看《把时间当作朋友》“兴趣”那一节时,相当于复习了一次在专栏里学习的内容。这次复习也让我重新认识兴趣,它不单单是一个爱好,而是对自己做的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
一件事情做好,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正确的流程是:做的多——比别人好——来了兴趣——正循环(越来越好)。
再反观一下,我那所谓的兴趣,说实话,那我是特别喜欢才去做的。按照这个流程来走的话,有一点胜之不武。所以,这就是当听到老师说“兴趣”,也是锻炼元认知能力方法时,不理解的原因。
总结:通过践行老师说的:做的不好也要持续做下去!这种坚持近乎执拗,也正是因为这种执拗和笃信,让我有了沉淀和积累,这份积累又让我有了思考,而这种思考后的行动,让我有了成长。
元认知能力,你可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不过没有关系,你就把最宝贵的“注意力”花在上面,按照老师提供的方法可以去刻意练习。不管自己当下能不能做好,只要持续的做下去,并且是“长期”。当自己有了不可磨灭的沉淀和积累之后,很多不能理解的事物,也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把真相呈现在你的面前。
这,就是传说中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