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一本书,2018-2-18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加拿大—布兰登.罗伊尔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习惯于自我设限,它似乎有那么一个高度,这个“心理高度”常常暗示自己:这么多困难,我不可能做到的,也无法做到,我似乎总能找到一些自认为合乎逻辑的理由让自己为此放弃,它是一块巨石、顽石,在人生及事业成长道路上,阻碍着前进的步伐。
这几天这本书把我带进了美妙的逻辑世界,让我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了重新的认识,很多自认为自己没有一点问题的事情上看到了不合乎情理的逻辑,很多自认为自己考虑的很充分的事情上原来自己思考的方式出了问题。如何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去更好的理解和吸收一些内容,我们就要学会“如何思考”。
法则1:
选择性感知:指人们往往更加留意那些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信息,而忽视真实的信息,更愿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一个成熟的思考者不应该先入为主,受到任何成见或偏见的影响。年龄、文化、性别、教育、工作和生活经历……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人们看待世界的基本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积极视角和消极视角。杯子是半空还是半满?我们总是会有选择的去理解一些事情,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我们内心希望或需要一件事情这样或那样的,我们就会有意识地选择、删减、排列自己所搜集的信息,使得这件事情变成我们所希望的样子。换句话说我们只会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东西。—当一个人手里拿着锤子的时候,他看什么都像是根钉子。
选择性感知和巧合事件的背后隐藏的是“光环效应”—人们总是喜欢根据某起单一事件或某一特质来积极地看待某个人、某个地点或某个事物。
法则2:思维方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析型、理想型、现实型、综合型。根据实用性和情绪投入性,这些思维方式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法则3:创意思考法是一种“后门”思考法,则不走寻常路,用一种不同的方式看问题,而不是接受别人提出的前提条件。
法则4:左脑思维属于聚光灯思维,擅长分析、科学、逻辑、数学、语言学习行为;右脑思维属于散光灯思维,主管艺术、音乐、创新,想象、进取、政治、戏剧、视觉等行为。
法则5:用魔鬼代言人帮你更客观、思维更开放,迫使我们思考对手的正确之处,或话题的另一面。
法则6:不敢怀疑显而易见的事,急于评判新点子,害怕自己看上去像个傻瓜—这是三个要命的点子杀手。
法则7:务必牢记“点子杀手”和“点子孵化器清单”
法则8:头脑风暴的主要规则:大家提出点子时,数量比质量更重要,新奇的想法永远受到鼓励和欢迎,等所有人都提出想法之后再评估,鼓励“搭顺便车”。
法则9:每次遇到问题,想想看,问问自己这个问题真的是问题吗?试着重新定义眼前的问题。
法则10:在推销一个新创意时,你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热情要比你的逻辑和细节更重要。
法则11:利弊分析法,成熟的思考者总能看到事物的正反面。尽量对每个利弊点进行量化。“T”字图
法则12:矩阵分析法,更好梳理信息,目的把时间用来处理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
法则13:决策树可以用图形方式列出某个决策可能导向的多种结果。
法则14:概率树,每一根树枝代表出现这种结果的概率,概率所有地树枝之和必须等于1。
法则15:加权排序法,通过加权平均值来找到答案,加权平均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直觉。
法则16:效用分析法考虑的对象不是具体的金额,而是分析某个结果对我们有多大用处。(效用指某个结果对我们的价值,是一种心理感受,效用分析通常跟概率一起使用,效用指的是“我们想要什么,概率则是“我们得到什么”
法则17: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对后续事件的决策。
法则18:要想做假设测试,你至少要学会使用一张“双向”表格,在进行假设测试时,我们可能会犯I类错误(如果假设是正确的,拒绝接受)或II类错误(如果假设是错误的,信以为真)
法则19:囚徒困境完美地说明来了为什么合作要比竞争更有利。
法则20:论据+关键假设=论点
法则21:要想驳倒一个人,质疑对方论据,攻击对方论述过程
法则22:人们在推理时最常出现的5个推理漏洞:把橘子跟苹果做比较;以偏概全;对相关的证据视而不见;混淆因果关系;在执行计划时提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瓶颈
法则23:一定要留意别人偷换概念
法则24:定义文字的方式发生变化,无法比较
法则25:论述提到调查,仔细了解该调查的样本是否在质和量上有足够代表性
法则26:代表性假设的基础:部分可以代表整体
法则27:广义上,当我们想要从部分来判断整体时,我们就是在做代表性假设
法则28:留意对方是否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否则我们就会成为“倾向性论据”的牺牲品
法则29:在判断一句话是否有道理时,一定要留意“被忽略的证据”
法则30:相关不等于因果
法则31:因果假设认为:第二件事发生在第一件事之后,所以第一件事情是原因,第二件事情是结果
法则32:讨论因果关系时,一定留意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才出现B的真正原因
法则33:可能会有两个结果源自同一个原因
法则34:因为A所以B成立,那么“因为B所以A”的说法则被称为反向因果,一旦反向因果成立,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因为A所以B是否真的成立
法则35:考虑相反方案,不是满月的时候,犯罪率是多少
法则36:理论可能与实践脱节,计划不等于行动。
法则37:能做不等于愿做。一个人拥有做某件事的能力不代表他会发挥这一能力
法则38:要想计划有效实施,一定要预料到瓶颈
法则39:提出论断一方可能会假设另一方很清楚当前的情况
法则40:虽然我们在寻找某样东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在找到他时能立刻认出他
法则41:论述过程中遇到模糊的术语,一定要让对方解释清楚
法则42:一定注意“只要……就……”句式是不可逆的
法则43:只要A成立,B就成立的逆否命题@只要B不成立,A就不成立”也是成立的
法则44:只要A成立,B就成立的否命题一旦A不成立,B就不成立并不成立,这在逻辑上称为否命题不成立
法则45:只要A成立,B就成立的并不意味着只有A是B成立的唯一原因,可能C、D或E也可能让B成立
法则46:必要条件不等于充分条件
法则47:只要A成立,B就成立的并不意味着只有A能让B成立
法则48:每一个A都是B,并不等于只有A是B
法则49:“所有”意味着完全穷尽;“有些”则意味着交叉;“没有”意味着相互独立
法则50:虽然“有些”式陈述是可逆的,但“大多数”式陈述却未必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