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如何在人生各阶段中成长?
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如何在人生各阶段中成长?
不难理解,特定的人生阶段有相应的人生课题需要面对,这是自我成长的大背景,比如,我们大部分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历程:20-35岁结婚生子,巩固职业发展;35-60岁养育后代,发展事业;60岁以后子女独立,退休衰老……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我发展的任务就是放下原先的“自我中心”,克服种种障碍,一步步走向更“广阔自我”的过程。在不同阶段的人生成长课题,大体分为四个部分:
一、青春期:身份认同
二、成年早期:建立亲密关系和职业认同
三、中年期:应对中年危机
四、老年期:整合人生
01 青春期:身份认同
在青春期这个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充满了矛盾。生理上,逐渐成熟的身体和还很不成熟的认知;和父母的关系上,一方面依赖父母,另一方面又试图脱离家庭的束缚;与社会的关系上,一方面想参与进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感觉极其陌生和害怕……
在这些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最想知道的答案是“我是谁?”。
不少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不断尝试把自己当一个有自主能力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交自己喜欢的朋友,而不想再做那个爸爸妈妈说啥都听的乖宝宝了。他们经常会通过反抗“规则”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也是他们寻求身份认同的一个表现。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回答“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来完成身份认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完成身份认同,可以从兴趣、榜样、同伴三方面入手。作者讲述了一个他的一位青少年来访的故事。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的形象像极了摇滚歌手,破洞的牛仔裤,高跟靴子上挂着亮片,长长的头发胡乱地散着。
不止如此,一开口就开始表达对社会的愤怒,觉得存在太多不公正的现象;对父母也不满,只知道让他好好学习,天天讲着要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之类的话,根本不关心他,他的梦想是艺术。后来就没有再来了,令作者吃惊的是,几年后,他再次出现在作者面前,但模样完全不一样了,白色T恤,头发整齐地扎在脑后,很有艺术家的范儿。
他向作者讲了他这几年发生的事:爸爸看他一直没兴趣学习,就送他去学画画,他认识了一位很有才华的老师,这位老师给了他极大的认可和鼓励,说:“你现在觉得不被理解,是因为身边没有和你想法一样的年轻人,等你去到一个更好的学校就好了。”于是他用心学习专业,拼命学习英语,还真的在一年后考上了那所艺术院校,在那里他又遇到和自己相似的年轻人,原本特立独行的他在那里找到了归属感,他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专业,参与竞争。
当被问到“你不是认为社会不公平,为什么现在这么努力呢?”的时候,他回答:的确,那些不公平可能还存在,但我只管做好我自己的事情就好了。当这句话被说出来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愤愤不平的青春期孩子了,他知道了为自己负责,也拥有了容纳矛盾的能力。
这样的成长是如何发生的?他是在坚持自己的兴趣,学习艺术的尝试中,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才能,并因此获得了信心;而且,他遇到一位欣赏自己的老师;最后,他拥有一群和自己价值观相似,能包容他自我探索的同伴。
青春期的成长,是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生活秩序中,从兴趣、榜样和同伴的角度去梳理自己的内心的不安分,实现最终的自我认同的任务。
02 成年期:建立亲密关系和职业认同
结束了青春期,就进入了成年期,有了身份认同后,因为基本脱离了对父母的依赖,和父母的关系也不再像儿时那么亲密,孤独感就会浮现,面对孤独,需要做的是和爱人分享。
成年期的两个人生课题,一是建立亲密感,找到一个可以分享的爱人;二是职业认同,拥有和爱人分享的内容。
一、建立亲密感是成年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一个“自我”的扩大,爱人某种程度上是自我的一种延伸。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年轻时有抑郁症,但让他走出抑郁的不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反思能力,而是34岁时,他结婚了,他在自己的亲密关系里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平和和安宁,之后,无论是他的思想还是情绪,都变得更加成熟。无疑,是亲密关系把他拉出了深渊,为什么亲密关系对我们的成长,影响力如此之大?
是因为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脆弱暴露给对方,并安放在对方那里,在对方面前,我们不需要伪装,很自在,也不用揣测对方怎么看待自己。这是一个被接纳的状态,这种被接纳的感觉,也许幼年时期不曾在与父母的互动中获得,但是现在会慢慢整合到自我概念里,会更接纳自己,这也是一种更深化的自我的身份认同。
如何建立亲密关系?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尝试,分别是:勇于去接纳、承诺、被改变。
首先,接纳的是指在亲密关系里,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敢于把自己立体的呈现在对方眼前,而不是只维护自己“好”的一面。
一位来访说:“我从来不敢在他面前展示真正的自己,我看起来很温柔,大家都说我脾气好,可是很多时候,我都差点因为愤怒冲他吼叫,在他面前我好累,我害怕暴露我不好的一面。”
其实,她的“不好”的一面,就是脾气不好呗,这是多普遍的特征,但因为自己不能接纳,她也会觉得对方是无法接纳的,这样在亲密关系里,她处处需要掩藏,耗费大量心理资源。
所以,经营我们的亲密关系,首先需要接纳,接纳自己的各种不完美。
其次,因为亲密关系的排他性,走进亲密关系就意味着给出了承诺。也就是放下了更多其他的可能性,以后的情感投入就只是在这个关系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最后,要在关系里有被改变的心理准备。
在亲密关系遇到问题或困境时,关系双方都需要放弃自我的一部分自主性,来适应对方的需求,同时,关系双方也会在对方满足自己的那部分获得不一样的成长。
看似是一部分自主性被放弃了,但这正是因为关系融合,才能带来的亲密感和连接感,自我的部分也会随之扩大,这也说明亲密关系是自我成长的延申。
因此,建立亲密关系,需要我们更多的接纳、做出承诺,同时还要有被改变的心理准备。
二、成年期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职业认同。
和亲密关系一样,对职业的认识,也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因为这也是一种关系的体现,一方面是和工作本身的关系,另一方是和服务对象的关系。职业认同有四个标志:胜任感、承诺、报酬和满足感
胜任感是有能力胜任一份工作,感觉到自己能做好这份工作,并能在此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承诺意味着愿意投入这份工作,类似于亲密关系中的承诺,愿意把某份工作作为终生的事业。
报酬体现的是一种互惠关系,从职业中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自己热衷的一份事业始终没有相称的回报,就会出现剥削感,自然很难长期投入。
满足感就是觉得这份工作很匹配自己,对这份工作感到很充实,很幸福。
总之,职业认同就是把自己从事的工作融入到自己的人生中,让它变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面对成年期的孤单感,有两个方向可以去实现成长,一个是建立亲密关系,二是实现职业认同。
03 中年期:应对中年危机
人到中年最容易想到的四个字是“中年危机”。过了前两个阶段,如今看似生活平稳,工作顺利,但其实,中年期的身体开始慢慢走下坡路,子女进入青春期,父母开始生病甚至离去,自己在工作上也想有所突破……时间总是不够用。这样的生活日常,让中年人开始意识到:生命有限,自己也会衰老和死亡。
书中给到我们面对“中年危机”的方法是建立繁衍感。而繁衍的本质是把自己“奉献”出去,为下一代更独立,更自主地成长。而实际情况是,很多父母会把孩子拉到自己的成长中来,让孩子成为自己自我的一部分。
因为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没有实现,就要求孩子去完成,还有很多妈妈会在孩子面前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其实在孩子听来,这都是在帮父母挽回面子而已。
这些都是很常见的“让孩子为自己成长”的案例,还有一些比较隐秘的现象:比如一位母亲的童年经历过巨大创伤,内心储蓄着极大的恐惧,妈妈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会把内心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
这样的故事在咨询室里很常见,父母因为自己的人生或体验有缺失或没有成长好的部分,无意识的情况下,让孩子来为自己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缺,或为自己的缺失负责。
而实际上,真正的繁衍感是能为孩子着想,不会因为自己的情感需求影响了孩子独立、自由成长。
一个孩子要去外面闯荡,问妈妈:我走了,你会孤单么?妈妈说:我会孤单,但我不会因为我的孤单,让你不要离开我。
这样的关系就能很清晰地看出,妈妈为了孩子独立走向社会,而选择忍受孤独。
真正的繁衍不是让孩子来填补父母的自我,而是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当我们能将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去关注孩子的成长,看似自我被削弱了,其实是我们的生命更加包容和接纳,这是自我成长的体现。
因此,对于中年期的停滞危机,需要用繁衍感来突破,而繁衍的本质是把自己“奉献”出去,为下一代更独立,更自主地成长。
04 老年期:整合人生
走过建立身份认同的青春期,建立亲密感和职业认同的成年期早期,再到建立繁衍感的中年阶段,我们终于到了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老年期。这个阶段,子女长大,大部分社会责任差不多卸下了,时常生病,还有身边不断去世的朋友,都在提醒着自己,我们生命的终点正在临近。
面对死亡,我们的人生课题是整合,就是当死亡来临时,我们要如何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
作者讲述一位浙大教授的故事,厉害又有趣的浙大传奇人物陈天洲,2011年被确定胰腺癌,得知自己生病后,他们没用一点抱怨和自怜,仍然坚持学术研究,甚至计算机系的他还在顶级的国际级医学杂志发表了两篇医学论文。4年后,陈教授去世了,对于胰腺癌超短的生存期而言,这已经是生命奇迹了。
对于我们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可能没那么大能力和影响力,我们一样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意义。死亡这件事是谁都需要面对,如果那一刻真的会到来,那就迎接吧,这不是你可以控制的事了,但在去到这一刻的时候,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分钟吧,在生活中享受安宁、平静,还有付出和奉献。
这是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主要分享了如何在人生各阶段中成长,主要分为青春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分享了每个阶段人生课题,到这里,《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这本书就全部解读完了,分别是:为什么改变很难、从行为开启改变、构建成长型思维、如何在关系里成长?如何在困境中成长?以及,如何在人生各阶段中成长。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这本书的分享:自我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停变化的过程,没有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