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导读关于焦虑型父母掉入的几个坑,不知道其他小伙伴有没有掉进,反正我是都进去了。第一个,带着问题导向的蓝色眼镜看孩子,习惯于去聚焦于孩子的问题;第二个是忘记自己带着跟孩子不同的眼镜,不能理解孩子的世界;第三个就是以自己的认知框架作为对错标准;第四个就是我们自身对于不确定性会有负性情绪体验,当自己对未来焦虑的时候,我们也容易把自己内心的恐慌压力和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一直以来,我学习了很多育儿理论,但是实际应用中却总是不得法,总是会有那种为什么人家用了这么凑效,我家宝怎么就不按理出牌呢,为什么学到的理论遇到现实就碎成渣渣了呢,为此我深深的怀疑自己学习的不到位,需要继续更加深入的学习。今天的打卡我主要想表达一下自己当时的焦虑以及对我的生活和家庭带来的影响。
曾几何时我在育儿理论和家人的传统教养中撕扯到快要抑郁。记得在大宝两岁以前我都特别的引以为傲,不管是大动作还是其他方面,娃的发展都超级好,但是不久,我遭遇了“terrible two”,其实只是在育儿书中提到了有“可怕的两岁”这样的说法,孩子还并没有体现出来,只是我;我接触了一个线下的育儿课程,意识到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我将自己视为了原生家庭的失败品,特别怕自己会变成像我的父母那样的父母;紧接着为了自己不成为那样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多的体验,我请假进京去上专门的育儿课,课后跟老师聊天的时候,讲到家里爷爷奶奶的养育方式,老师居然讲到那是爷爷奶奶特别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培养将来的杀人犯,那时候的我完全被权威蒙蔽了眼睛和大脑。其实我不是在批判这个老师,老师也是很好的,她可能是想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毕竟只有戳中痛点才会去改变嘛。短短的几天课程,我几乎每天听完课回去都是哭到不行,感觉自己犯下了好多错误。回家以后更是陷入了与爷爷奶奶争夺教养权的争夺战中,家庭氛围一度紧张的不行,而跟老公之间的沟通更是三句话不离娃的各种问题,想要逼着老公一起学习育儿理论,搞得老公不胜其烦,我俩的争吵更是一触即发,而因此产生的副作用就是,老公看娃各种不顺眼,各种有问题,对娃也是亲近不起来,我也是各种焦虑、烦闷,感觉老公不理解,家人不配合,孩子也不争气,怎么我越学习,越引导越敏感胆小,各种问题越来越多。让家里人都觉得我学习是白学了,越是这么想越是着急焦虑,那段时间真的是人生中超级灰暗的一段时光,真的感觉自己快要抑郁了。
后来,参加读书俱乐部,开始学习家庭辅学启蒙,情况才慢慢好转,通过听各类书籍的带读,我慢慢意识到亲子关系不是家庭关系的第一位,最重要的是夫妻关系,我开始积极修复与老公之间的关系,对于孩子的各种行为也没有那么过于关注,慢慢发现夫妻关系越来越好,老公的脾气也没以前那么大了,对我的支持也是前所未有的,两个人越来越亲密无间了,家庭氛围越来越和睦了。通过今天的导读我意识到,我太过于“未雨绸缪”,当知道有这么个“terrible two”的时候,我就开始用蓝色的糖纸看孩子,看到了各种terrible的行为,其实那只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然后由于我的焦虑,影响到孩子,我越是怕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孩子偏偏真的就变成了那个样子。
今天导读中提到了辅导孩子写作业引发心梗的事件,网上流传了很多关于辅导作业时家里鸡飞狗跳的各种段子,我家大宝还是学前龄,但是我在跟孩子进行家庭辅学的过程中也是经常会定力不足,一口气上不来就得去冷静冷静。今天再次看到辅导作业这个梗,又想了想其实确实是焦虑闹的,我焦虑的是同龄的小朋友也在做,别人怎么都没有觉得这么困难呢,为什么我的孩子理解起来就那么费劲呢,于是我就更心急的想要他理解,自己觉得已经解释的万分清晰了,孩子仍然是更加万分迷茫的看着你,内心真的是万马奔腾的感觉。其实很多时候我能够看到孩子迷茫的小眼神里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思考了,他在等着你给他答案,于是就又焦虑了,我的孩子怎么这么不爱思考呢,看别人家的小朋友人家怎么小脑袋那么灵活呢,这样想的时候,跟别人比的时候会更加的焦虑。
跟别人的孩子比会焦虑,不跟别人的孩子比也会焦虑,看到孩子拿笔姿势不对也会焦虑姿势不好未来写字受影响,看到孩子拖拉会焦虑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焦虑孩子没有时间意识,看到孩子坏脾气生气的时候,担心孩子处理不好未来的人际交往……总之看到孩子身上的任何状况都不免暗暗焦虑一番,其实我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是很好的,但是在我传统的认知结构下,我始终看到了自家娃各种不如人意的地方,各种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然后当目前这样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的时候,我就焦虑了。而且我的焦虑直接影响到孩子,拖拉的状况更严重了,脾气也更大了,做题的时候更是没有自己的想法了,不敢做了。
细细思考今天的导读,发现虽然听了很多课读了很多书,但是始终聚焦在点上,或者最多可以到线上,也是致力于打造亲密的亲子关系,我多数时候都是以问题为导向,希望得到问题的答案,期待接下来的课程能够学习如何去营造面和体,学习以目标为导向,放大自己的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