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看到“郑大一附院日均营收近6000万”短暂上了热搜,作为一个不久之前刚在这家医院做了心外科手术的人,内心还是有所触动,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
依据之前的所见所闻,对这家医院的了解,实打实说,我原以为它日均营收可以达到一亿的,还是没有达到我的估计,哈哈。
郑大一附院是河南省最好、最大的医院,共有四个院区,同时也号称亚洲最大的医院,在全国所有的医院中,综合实力排进前三十还是稳稳没问题的。
之前就有了解过,外地的医学生、护理生去郑大一附院面试相应的岗位,都是给报销路费的,小小的细节可见它的“豪”,为什么好多医院声称亏损(虚实咱也不清楚),而这家医院可以有这么惊人的营收呢?
当然不是收费比其它大医院贵,天下医院一样贵,哈哈。同样的检查项目,比较常见的例如CT、核磁共振等,不同医院顶多相差个几十块乃至一百多,都是差不多的价格,不会差出一两倍来。
主要的原因就是河南人“多”!而相应好的医疗又太少。小病自然可以在乡镇诊所,本地小医院看,而大病要么本地医院治不了,要么不敢在小医院治疗,这样很多重症病人自然而然就汇聚到了大医院,汇聚到了河南省最好、最大的医院——郑大一附院。
这就导致了医院虽大,但是住院床位依旧供不应求。有些重症但并非急症的病人,医生甚至让他们先回去等待,等有床位了再来住院治疗。可以理解,急症病人优先也理所应当。也由此可见医院病床的紧张。
至于北上广深的大医院,我没有去过,但是估计紧张程度更甚,看病都需要提前预约。
我是8月份在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做的先心病手术,我就简单讲一讲手术前后、住院期间的一些见闻。
和我同病房的两个病人,都是心脏瓣膜的问题,具体什么病,名字叫不出来。一个55岁,一个70岁,在我住院之前都已经完成了手术。
55岁的那个大叔是心脏瓣膜修复,河南周口人,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在医院陪护,儿子在福建泉州工地上打工,一年大概能挣个八九万,都是辛苦钱。
而这一病,直接消耗了一年多积蓄。整个手术下来,包括术后在ICU观察的几天的费用,总共花费了17万多,居民医保(也就是农村的新农合)报销了其中大约35%,至于为什么大叔的报销比例这么低,这个问题后面再仔细赘述。
其实整个住院的费用,大头都消耗在手术当天以及术后几天的ICU观察期,术前检查和术后恢复都花费不了太多。手术当天的手术费,手术用药,小则三四万、六七万,大则八九万、十几万。ICU观察期平均一天两万,非常夸张的费用,时间拖的久一点,普通家庭根本抗不住。
据此,他们还曾调侃,哪个病人住进来,没有花到10万块,那就是不达标。据我观察粗估,平均每个病人的费用真的有十几万(不算医保报销)。
70岁的大爷是整个换了个机械瓣膜,也是儿子在旁边陪护,河南漯河人。大爷是退休教师,家境比较殷实,听他说每个月的退休金有四千块,我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听了都是很羡慕,哈哈。而且他手术后比55的大叔恢复的快得多,能吃能睡的。
他的整个手术费用是20万多一点点,医保报销了10万多,其中机械瓣膜是6万块,这个是不在医保的报销范围之内的。
退休教师,之前缴纳的是职工医保,这个有了解过的应该都知道,全国普遍的,职工医保比居民医保报销比例要高,具体高多少这个看各地的医保政策,因地而异。
大爷在漯河当地看病,职工医保报销比例是80%,同时因为教师属于公职人员,有额外5%的加成,共85%的报销比例,而且正常从漯河正常转诊到郑州,手续齐全,在郑大一附院可以享受到等同于漯河本地的报销。
可能是因为不在医保涵盖范围的费用有点多了,比如那6万的机械心脏瓣膜,所以总体折合下来,只报销了50%多。
对比一下大爷,大叔的报销比例为什么这么低,除了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的天然性差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转诊。
异地就医一直是全国人民看病的一个很大的痛点。首先,各个省的医保完全不能通用(急诊状况除外,算是有点人性化),更离谱的是,除了几个政策做的比较好的省,大部分的省内的医保都不通用,各个地级市医保各自独立,不兼容。
河南就是这样,比如,南阳的患者想到郑州看病,南阳的医保正常用不了,想要使用医保就医,必须得走转诊程序,有了转诊,才可以在郑州的医院享受到和本地一样的报销。
然而这个转诊,不是那么容易简简单单就办成的,有四种情形可以办理转诊程序,我就说说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痛点的一种。
就是本地医院治不了的疑难杂症,按照正常的程序是可以办理转诊程序,可以正常报销地去更专业的大医院治疗,国家政策就是这样规定的,理所应当。
但是,在现实情形中,实操起来很难,没有点人情关系,不送点礼大概率是办不成的。有些医生很明白地告诉你,你这个病我们医院治不了,但是转诊证明我也确实没办法给你开,你就自费去治病,不要再为难我了。
说出这样的话,着实离谱。但是医生也确实是有他们的立场。转诊转诊,实质是就是拿着小医院的医保资金去大医院看病,看完病后,报销的费用由大医院从小医院的医保资金池扣除。
而由于医疗资源的紧张,医保资金池的压力,各地的医保池是跟当地财政挂钩的,是有限额的。拿着我们医院的资金去外地大医院看病,医院当然不情愿。更有甚者,有医院规定,哪个医生敢开转诊证明,罚款扣钱受处分。
对此,我还是那句话,离谱……
上述的55岁的大叔就没能拿到正常的转诊证明,没有正常的转诊手续……
诚然,国家在人民群众就医的问题上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把很多常见的病症、手术和药品纳入了医保,把很多药品器材实施了统一购买,跟厂家那边砍到了很低的价格。
但是,我想说,面对整个十几亿人的就医看病的压力,医疗资源的紧张,现在做的这些还远远不够。
我住院期间,亲眼所见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家庭顶梁柱,因为妻子脑瘤手术几十万的费用被打垮了,面对着医生每天的费用催缴单痛哭流涕。至于网上的因没钱看病而只能活活等死的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很早之前就说,教育、住房、医疗是拦在人民身前的三座大山。到现在,依旧是三座大山。享受不到好的教育,差的也能忍,上不起私立学校,就去公立学校,买不起城里的房子,可以租,可以回农村。
但是没钱看病,这个,无解。得了一些重症,不去治疗,只能等死。河南有一亿农民,多少人把一辈子的积蓄都送进了医院,最终却落得人财两空。进了医院,就是砧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
买个商品,你可以讨价还价,觉得贵可以不买。进了医院,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
我的高中校长在高中毕业演讲时曾给我们一些大学选专业的建议,推荐我们学医,这对大部分都是农民子女的我们来说,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建议。虽然需要漫长的学习周期,但只要努力刻苦,确实可以顺利达到中产阶级的阶层。
但是他劝解的话语也是那一句话:多少人挣了一辈子的钱,最后都送进了医院。没有诋毁校长的意思哈,能给高中的我们一些大学选专业的意见,已经很不错啦。他的这句话很现实,但也很凄凉。
郑大一附院日均营收近6000万,固然也有医生医术高,医疗设施好的因素,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底层人民的心血和积蓄,多少家庭的不堪重负。
在这里没有诋毁医院的意思哈,有了盈利就可以聘请更好的医生,可以购买更先进的设备,打造更好的医院。
但是,看病就医,任重而道远!
这半年有时间写写文章,抒发一下小心绪,追忆一下小往昔,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和经历。
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