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先生说:治理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认真的工作,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百姓,并且在使用民力时要顾及生产时间(即农闲时用民力)。
道:治理、管理、领导。
千乘:乘指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千乘,千辆兵车。马融说:古时八百家出车一辆,当时国家的强弱,用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春秋初,大国也没有千辆,如城濮之战时,晋文公还只有七百乘。春秋末就不同了,由于战争兼并,兵车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晋平丘之会时,据叔向说,兵车已达四千辆,所以此时千乘之国也算不上大国了。
敬事:敬于事,认真、谨慎、严肃的做事。
信:信于民,不欺诈。
节用:不奢侈,节约财物。
爱人:爱护百姓,以爱人为念。
使民以时:使用民力合时。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合时一般指农闲时。
[愚悟]
此章夫子谈到了如何治理一个国家,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做好本章所谈到的五件事。具体的解说已经比较清楚,不再赘述。程子(程颐)以为如果做好这五件事,差不多可以达到尧舜的管理水平了。
其实作为一个现代人或是一个平凡人,管理一个千乘之国的机会大概是很少的,但管理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或是做一个地方官的机会还是有的,那时,同样可以用做好这五件事为标准去管理,相信一定会有所得。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会互通、借鉴。
此章是为政管理的务本之意,甚重!甚重。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先生说: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言行谨慎而信实可靠,博爱大众而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弟子:有二种解说:一说年幼之人;一说学生。个人认为是泛指年幼之人,即不是特指几岁到几岁的人群,而是一种相对说法。例如相对于年长的人,二三十岁、四五十岁同样可以称为弟子。
弟:同悌。
谨而信:谨,谨慎,朱子以为谨者,行之有常,有常行则无妄作。信,信实。弟子敦行,存心当如此。
泛:广。
众:众人。
亲:接近。
仁:仁人,有仁德的人。古文词汇常运用这样一种规律:用某一具体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甚至原料来代表这一具体的人或事物。
余力:多余的精力,即空闲时间。
以:用。
文:古时指六艺中的诗书之文。六艺:礼、乐、射、御、诗、数。现在指文化知识。
[愚悟]
本章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为什么呢?读过弟子规的人都知道,这是弟子规的总纲。弟子规就是以这句为总纲编写而成的,这也说明了《论语》的博大精深。
从本章也可以了解到夫子对弟子的要求是:先质后文(文:外在表现;质:道德品质),二者相从而缺一不可。如果不修自己的质而学文,是本末倒置,文灭其质。如果只修自己的质而不学文,朱子认为“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体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会质胜而野,可能会有更大的害处”。学者不可不慎啊!
再谈到学文,应该也是以辅德为重。以前曾说过学文就是为了明事理,辨是非,学技能,三者同样相从而缺一不可。只重学技能,是学之失;只重明事理,辨是非,则有可能学无所用,有所先后而并重,才是学文读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