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悟》学而 第五、六章

前一篇《论语解悟》学而  第三、四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学而  第七、八章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先生说:治理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认真的工作,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百姓,并且在使用民力时要顾及生产时间(即农闲时用民力)。

道:治理、管理、领导。

千乘:乘指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千乘,千辆兵车。马融说:古时八百家出车一辆,当时国家的强弱,用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春秋初,大国也没有千辆,如城濮之战时,晋文公还只有七百乘。春秋末就不同了,由于战争兼并,兵车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晋平丘之会时,据叔向说,兵车已达四千辆,所以此时千乘之国也算不上大国了。

敬事:敬于事,认真、谨慎、严肃的做事。

信:信于民,不欺诈。

节用:不奢侈,节约财物。

爱人:爱护百姓,以爱人为念。

使民以时:使用民力合时。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合时一般指农闲时。

[愚悟]

此章夫子谈到了如何治理一个国家,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做好本章所谈到的五件事。具体的解说已经比较清楚,不再赘述。程子(程颐)以为如果做好这五件事,差不多可以达到尧舜的管理水平了。

其实作为一个现代人或是一个平凡人,管理一个千乘之国的机会大概是很少的,但管理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或是做一个地方官的机会还是有的,那时,同样可以用做好这五件事为标准去管理,相信一定会有所得。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会互通、借鉴。

此章是为政管理的务本之意,甚重!甚重。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先生说: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言行谨慎而信实可靠,博爱大众而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弟子:有二种解说:一说年幼之人;一说学生。个人认为是泛指年幼之人,即不是特指几岁到几岁的人群,而是一种相对说法。例如相对于年长的人,二三十岁、四五十岁同样可以称为弟子。

弟:同悌。

谨而信:谨,谨慎,朱子以为谨者,行之有常,有常行则无妄作。信,信实。弟子敦行,存心当如此。

泛:广。

众:众人。

亲:接近。

仁:仁人,有仁德的人。古文词汇常运用这样一种规律:用某一具体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甚至原料来代表这一具体的人或事物。

余力:多余的精力,即空闲时间。

以:用。

文:古时指六艺中的诗书之文。六艺:礼、乐、射、御、诗、数。现在指文化知识。

[愚悟]

本章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为什么呢?读过弟子规的人都知道,这是弟子规的总纲。弟子规就是以这句为总纲编写而成的,这也说明了《论语》的博大精深。

从本章也可以了解到夫子对弟子的要求是:先质后文(文:外在表现;质:道德品质),二者相从而缺一不可。如果不修自己的质而学文,是本末倒置,文灭其质。如果只修自己的质而不学文,朱子认为“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体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会质胜而野,可能会有更大的害处”。学者不可不慎啊!

再谈到学文,应该也是以辅德为重。以前曾说过学文就是为了明事理,辨是非,学技能,三者同样相从而缺一不可。只重学技能,是学之失;只重明事理,辨是非,则有可能学无所用,有所先后而并重,才是学文读书之道。


前一篇《论语解悟》学而  第三、四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学而  第七、八章

图片源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一篇《论语解悟》学而 第二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学而 第五、六章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
    为仁由己zj阅读 5,435评论 0 4
  •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
    灰灰_34a1阅读 3,982评论 0 0
  • 广州,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一个热闹的大城市。可只有晚霞的时候,它退去了那层外衣,变得安静,而又那么的流光溢彩……
    花落不同悲阅读 1,573评论 0 0
  • 第六天(牛海霞瘦包专业课) 亲爱的伙伴大家晚上好,最近那咱们群里面进了好多新人好多新代理。对...
    一直一直瘦一下阅读 1,9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