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977天,2022.10.18
一.尊重独特性、考虑差异性、谨慎套经验。
1.保持觉察与觉知。第一个案例给我更多的思考是“保持觉察与觉”。有时候作为咨询的会无意识将自己固有的认知、价值观、信念等就带进了咨询中影响着来访者、甚至费尽心思地想要改变来访者而不自知。这种做法看似是为对方好,实则是把自己认可的或主流论述标准强加给来访者,而没有尊重来访者的知觉,站在来访者的位置思考。所以作为咨询师,要有意识地觉察和觉知自己有没有带着这样的观念、执念去咨询。
2.尊重独特性。带着普遍经验去工作并非一定不好,就像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扎针,若针扎的准,见效快,若针扎偏了呢?所以,在咨询中,咨询师可以带着某种经验但同时要心怀敬畏和好奇之心,先站在对方的视角下听听对方这么做的道理,如其想法、看法、在乎的、看重的、想要的。就如刘老师所讲,这样的思路走下来,可能与带着固有经验的结果/方向是一致的,也可能不一致。一致更好,如果不一致,那么这种将会是更贴合来访者真正需要而探索出的适合他的解决之道~为他量身打造的、独一无二的。
3.保持纯粹之心。保持助人的纯粹之心,把关注点都聚焦在眼前这个人身上,而非对这个人有期待,期待咨询之外可能的利益、权利、关系等。越纯粹越持久。去利益化,才不会影响职业气场。走出咨询室,咨询师也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是一个社会人,所以难免会被一些东西牵绊着。那么此时,就多一份觉察、多想想初心和未来的想要的是什么。
4.世界多元,各有道理。咨询师要以开放的姿态看人事物;敬畏每一个生命,带着普遍/宝贵经验的同时心怀好奇之心去和来访者探讨在他的知觉、脉络中的关于解决之道的各种可能性。
5.非常之事需非常之眼去看。如行不通经验的反向可能是行得通。再如一般家长不会去做的事,这个家长做了,那么就要反向思考,他这么做的道理是什么?而不是否定、指导她,反而是关注他做这些的用心,动机等。
总之,第一个案例的收获、启发、思考:
敬畏每一个生命、尊重独特性、保持好奇心、保持专业的纯粹性、去利益化、放下咨询外的期待。
二、保持状态稳定、足够接纳与欣赏、发挥咨询师的“专业”作用。
1.对于知道要如何去做却就是做不到的来访者。咨询师要保持足够的接纳,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陪伴来访者稳稳地往前走。相信来访者也是想要做到,只是当下暂时做不到~或许内心的能量还不足、或许还未梳理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或许内外环境受限、时机不成熟、或许还未厘清纠缠的实质等,随着咨询中持续不断地自我探索、固有互动模式的重复呈现、伴随着来访者的觉察、思考、力量不断增强、提升,或许每一天,突然之间,来访者就让人“刮目相看”。
2.一场咨询的前半部分,咨询师尽量少回应(回应也要简洁、精准~关键字)少发问多倾听。不干扰来访者的思路、陈述的内容、方向,不做偷走来访者声音的人。做到听见、听完和听懂。
3.发挥咨询师作用。当来访者聊的内容较多且散时,咨询师要在听见听完听懂的基础上协助来访者形塑所讲内容的核心或重点,让会谈更聚焦于来访者想要的事情上,这样对来访者也更有帮助。贴着来访者是咨询师心中要有一根主线/大思路/大方向地贴。就如刘老师所讲“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直的(大思路),一条腿是弯弯曲曲贴着来访者(适时再把它与来一条退靠近)
总之,第二个案例的收获、思考与启发:
说易行难,理论上掌握易,运用到实践中难。知道到做到中间差的是练,大量的、反复地、持续地练习和应用。所以珍惜和善用中级约练平台资源每次约练后,认真思考、用心总结,再加上听说读写的跟进,或许经过一段时间,慢慢地就能做到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