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类的生命就如同一粒尘埃,渺小而微不足道。正如诗人顾城所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但,只要谦恭做人,有气节,顾全大局,有担当,即使平凡,也可以如神一般受人尊敬。
只要人性里的庄严与高贵依然存在,我们就仍旧能够不失坦然地,昂首立于阳光之下。
身处卑劣,而心向璀璨。就如我们今天的永嘉诗丐。
所谓永嘉诗丐,就是清朝嘉庆年间,一位不知名的乞丐,惨死在大街上,临终之际,写下了一首绝命诗。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他要用两脚踢翻这不公不道的世界,要用一肩挑起这悠悠古今的烦愁。
多么豪迈的话语,气吞山河、疏狂桀骜,却又不失悲悯宽厚、忧国忧民。
可见其胸襟之豪放、义气之豁达,不同凡响,绝非凡夫俗子。
他虽身陷囹吾,却不自怨自艾,自轻自贱,而是从心底发出振聋发聩的最后呐喊和悲音。
即便后果有多么不堪,也要坚持自我。
他虽为乞丐,却有铮铮铁骨,他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他人格健全,信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他孤苦自傲,绝世孤立,宁死不受嗟来之食。
而他以“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之怒吼,来与这个无情的世界做最后的告别。
这亦是对当时旧社会的犀利控诉,更是诗丐留在世上最后的尊严。
关于诗丐,我们今天讲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一个冬日的早晨。
这天天气奇寒,寒风呼啸,枯枝摇曳。通州城里和往常一样,人们开始了各自的生活。
一旁的官道上,空空荡荡,寂寥无人。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怀揣一把拾粪叉,手里拎着一个麻布袋,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老者步履蹒跚,迈着缓慢的步伐行走在官道上。
忽然,在官道的沟辙里,他发现了一个被冻僵了的乞丐,破烂的衣衫潦草地遮盖着乞丐瘦削的身体。
根据身体表面覆盖了一层寒霜这点来看,这个乞丐多半已经去世多时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实在古代社会,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人们也习以为常了。
虽然大家知道乞丐是被冻死或是饿死,这早已屡见不鲜,但还是要走程序,要报官的。
当地官府收到通知后,照例派去衙役前去验尸,而后按照惯例送到城外的义庄进行处理。
当州官命人验尸时,验官翻看乞丐的衣物,却发现怀中揣着一张纸,纸上赫然写着一首诗,名曰《绝命诗》。
这位州官展开诗作,读罢不禁为之震撼,唏嘘不已。
此诗风格复杂多样,既有江湖闯荡的不羁,也有怀才不遇的沮丧,更有几分洒脱,简直就是一篇集大成的诗歌。
这首诗颇有柳永放浪不羁之清风,又有李白的豁达浪漫。可见这个诗丐定有一番曲折悲惨的人生经历。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都经历了什么,但是却能从这首诗中读出他的豁达与洒脱,读出他与命运抗争的决心。
也正是因为此诗的水平之高,丝毫不逊色与那些闻名的诗人。出于对这位乞丐诗人的敬仰,州官命人把这个乞丐诗人就地埋葬,并立碑曰:“永嘉诗丐之墓”。
诗丐早已远去,但这首诗却永远地流传下来,这是世界对诗丐最好的褒奖。
《绝命词》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清•永嘉诗丐
简析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首联的意思是身世就像漂浮在水上的鸥鸟,只能携带一根竹杖四处飘零。
浑如:非常像;酷似。携:携带,带上。
首联,乞丐说他的身世,是如水上鸥,有两层意义,一是随波逐流,二是起起伏伏。
杜甫曾在《旅夜书怀》中写过“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乞丐应该是化用的这一句。
“竹杖”来源于苏轼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一生命途坎坷,乞丐亦感同身受。
对于乞丐的身世,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曾风光过,而最后落魄街头沦为乞丐,与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遭遇,非常相似。
这句诗中,“浑”和“又”字,用得恰到好处。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颔联的意思残月照着空空如也的饭囊,敲着竹板一边唱一边乞讨。
饭囊:装饭的口袋。盛:把东西放在容器里。
盛残月和唱晓秋,充满了诗情画意,乞丐流落街头,生活艰苦,最后还被冻死了,虽然身临绝境,但是他还保持着内心的乐观,外在物质极度匮乏的这位乞丐,精神世界是何等的丰富。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颈联的意思是两脚想把人世的道路全踏翻,一肩已将古今的愁苦都担尽。
踢:用脚触击;一脚踢开。此处用以宣泄乞丐的不平情绪。
挑:用肩承担着。此处表达了乞丐的担当精神,愿将世间苦楚都给予他一人承受。
“两脚踢翻”、“一肩挑尽”,用得非常有气势,有大诗人李白:“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的霸气。
李白的这份气概,是针对“崔颢题诗在上头”,而这位乞丐的气概,针对的是对尘世界、古今愁的愤懑。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尾联的意思是如今不再吃他人施舍的吃食饿死在这街头,路边的村犬仍在吠个不停。
而今:现在;如今。嗟来食:他人施舍的吃食。
这首诗的“风骨”,便来自结尾的这句尾联,这也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
“嗟来食”出自《礼记》,饿死不吃嗟来食,指的是对别人傲慢的施舍或者给予,即使饿死了也不吃。
然而这位乞丐即使做到了不吃嗟来食,但是“黄犬”却还是对他狂吠不休,由此体现世人的一种偏见,类似的偏见,常见于“笑贫不笑娼”。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