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生了一起枪击案,你认为下面两个描述哪个更可能描述的是一个白人嫌疑人,哪个更可能描述的是一个黑人嫌疑人?
“他从小没有朋友,因为无力支付大学学费而辍学,他在工作中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最近他的女朋友抛弃了他。”
“他从小喜欢看暴力影片,大学时他加入了一个小型宗教组织,他经常使用粗暴的语言,对事物经常有极端想法。”
答案是,第一个更可能被媒体用于描述白人嫌疑人,第二个更可能被用于描述黑人嫌疑人。
美国的种族歧视是深入到文化层面的。如果发生了枪击案,媒体对白人嫌疑人的报道相对于黑人嫌疑人会更多地使用同情词汇,强调客观原因;而对于黑人嫌疑人,则更容易强调嫌疑人的主观原因。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有一个专业名称:“归因”。它是指人们如何对事件进行因果解释。在上面的例子中,人们更多地相信白人嫌疑人是由于客观原因导致产生极端行为,而黑人嫌疑人是由于主观(个人)原因产生极端行为。所以,对白人犯罪“原因”进行的描述会更多地让人同情,而对黑人犯罪“原因”进行的描述会让人觉得他罪有应得。
但是,除了像物理、化学、天文学,等这样的“硬科学”外(主要是自然科学),其它的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对很多事件确定因果关系是非常困难的。比如上面的例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人去实施枪击案?也许是由于他最近失业了,产生了仇视社会的想法;也许因为他刚刚买食物时只差一美分,老板坚决不同情他,使他仇视老板;也许他看见别人有房子有车子,自己没有而仇恨别人;也许他精神出现了异常,也许上面的原因都有……。真正的原因可能非常复杂,是由众多变量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而目前的科学手段又无法全面研究这些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这就给了媒体很大的空间去发挥。
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就拿现在你为什么打开这篇文章来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打开这篇文章并且耐心看到这里的?原因可能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类很多行为是不受个体控制的,很多行为是下意识动机造成的(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反之,如果宇宙中出现了一种天文现象,媒体发挥的空间就非常有限了,因为大部分的自然现象都是有非常明确的因果关系的。
正因为社会事件的原因非常复杂,所以心理学家才有兴趣研究“归因”这个心理过程。如果社会事件像自然事件一样有非常“硬”的因果关系,心理学家会花更多的精力直接去研究事件的因果,而不会花这些精力去研究人们遇到事情后会怎么对事件进行“归因”。既然很多事件的确很难找到真正的原因,不如去研究人们如何对事件进行解释,以及归因风格对人会产生什么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对同一事件做出不同的归因。
研究者收集了美国和日本媒体2000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对运动员的报道(Markus et al., 2006),想看看美国人和日本人分别如何解释运动员的成绩。最后发现,美国媒体报道集中在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上(运动员的成绩主要因为个人);而日本媒体则考虑得很广泛。他们报道运动员的特点,同时讨论很多背景因素,包括运动员达到他人期望的程度。美国媒体几乎完全侧重运动员的积极特征,而日本媒体则会同时提及运动员的积极和消极方面。这种现象也许和美国文化里的“个人主义”有关,日本文化里却有“集体主义”,所以日本媒体考虑个人以外的其它诸多因素,而美国媒体则几乎只关注个人因素。
不同的归因习惯会影响个人的成就、人际关系以及身心健康。比如:一个倾向于把个人的成功归因于外部环境因素的人,个人的成就动机就会弱很多(我命由天)。反之,一个人如果把个人成就归因于个体自身的努力,则更可能在工作和事业中做出更多的积极努力,而不是等待命运的安排。同样的道理适用于健康、婚恋、家庭、生活以及和个人相关的方方面面。归因于个体的人会主动做出更多努力,归因于外在因素的人则会更多地等待。
归因风格是一个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不停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以及对很多现象提出问题,这时候就是培养孩子归因习惯的大好时机,家长应当抓住这些机会帮助孩子形成遇到问题后以开放的态度寻找各种可能原因的习惯,避免孩子从小形成“牛角尖思维”和其它不良的归因习惯,如归因于运气、归因于他人的影响、归因于自身以外的一切因素,这类归因习惯不仅会封闭孩子遇到问题后寻找正确答案的动力,而且会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导致社会生活适应不良。
这几年中美竞争渐渐进入白热化状态,美国国内很多人包括美国政府似乎就有一种病态的归因风格,认为自身国力的衰退或生活质量的下降是中国的发展造成的,所遏制中国发展是保证自身国力强盛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如果将国家换成个人,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别人的成功造成的,想方设法给别人下绊脚石甚至通过打击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心态极有可能将自己引入犯罪道路。
所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归因习惯,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提升孩子竞争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