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的爱情应当是什么样子呢?一见钟情,白头偕老,失而复得,还是...阴阳两隔。
本副讲述的是一场新人婚礼,婚礼上丈夫身穿泛紫色的皮绒大衣,黑色的礼帽显得格外绅士,一边执妻之手,一边庄重地宣誓;妻子则头戴象征纯洁白纱,略带羞涩地伸出右手以示对丈夫的忠诚。那略显臃肿的绿色礼服中透出上层社会华贵。
作品出自15世纪尼德兰画家杨凡·艾克之手。此时的尼德兰正处于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深受教会文化影响。而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受南方文艺复兴之风的影响,世俗观念也在渐渐蔓延。
为了贴近现实,作者运用了灭点透视法,巧妙地利用窗户,窗台,地毯以及床的边沿延伸,为观众建立了现场镜头式的画面。对焦点也自然落在了身后的铜镜上,圆形凸镜边框里的十副微型耶稣受难记以及镜中那扇弧形的窗户,充分表现了作者高超的细密画技术和对光反射这一物理现象的拿捏。令人拍手惊叹。与同时期意大利古典主义美术作品相比,以杨凡·艾克为代表的尼德兰的绘画虽然渐渐摆脱了宗教题材,更加贴近市民生活,但严肃、对称的画面中仍透露出哥特式风格。 这也是尼德兰文艺复兴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不同之处。
作为爱情和婚礼的见证人,室内所有细节都被作者用高超的细密画技术忠实地记录下来,蜡烛、苹果、雕塑、小狗……每一处都带特定的寓意。为了表达对幸福婚姻的向往和对新人的美好祝福,在镜子的上方,杨凡·艾克用哥特式字母留下了自己的签名,并配上了一串晶莹剔透的琥珀念珠。
本作品至今仍色泽鲜明的保存在英国国家美术馆中,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杨凡·艾克放弃了传统蛋清调和颜料的做法(蛋彩油画),而采用亚麻油调和颜料。从而让颜料能更长久的保存,此举也使他成为了西方“油画之父”。
也许爱情原本就该是这样子,可丈夫阿诺芬尼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幸福。原来,他的妻子早在一年前就离开了人间,出于对妻子的深深怀念,阿诺芬尼找到杨凡·艾克,请他还原婚礼的现场。而后者也非常聪明地让丈夫身着黑色长袍,妻子则穿着华丽。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者的敬佩。
阴阳两隔,却心怀牵挂,这样的爱情亦是唯美。
让我记住你的样子,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