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业功课,到工作后的业务技能、演讲培训、文案写作,以及基于兴趣爱好而参加的唱歌、跳舞、下棋、摄影、瑜伽、理财等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贯穿于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成为我们一生永恒的主题。
然而,在同等智商、同等努力的条件下,为何各人的学习效果仍有差异?这个问题提示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和技巧是不同的,学习效果的差异性就体现在对学习之道的掌握上。在工作单位,前辈们经常教导我们“别光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把这个道理用到学习上,我认为就是要让学习始终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近年来,我对业余时间的学习抱有很大的热情,并希望能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但我常常感到疑惑,究竟什么是正确的学习观念,我现在的学习方法是科学的吗,会不会误入歧途而不自知?
正因为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一直对提升学习能力的知识倍感兴趣。上周,有朋友推荐《学习之道》这本书,我便毫不犹豫买了一本先睹为快。顺便啰嗦一句,在当下的中国,我觉得没有比书更高性价比的东西了。
读完这本《学习之道》,不能不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取得的成就大为叹服。该书作者是美国人乔希.维茨金,少年时曾8次在全美象棋冠军赛中夺魁,13岁即获得“象棋大师”头衔。18岁时他出版了个人第一本书,20岁开发了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象棋程序“象棋大师”,并成为其代言人。在纵横西方棋坛十年后,22岁开始研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赢得全美太极冠军和世界冠军头衔,成为“太极拳王”。一个人如何在两个看似南辕北辙的领域中连攀巅峰,屡战不败?正如作者所言,“我意识到自己最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我最擅长的是学习之道。”
这本书并不是教人们如何学好象棋或太极拳,重点不是谈这些操作层面的技巧,而主要谈的是学习的观念和理念,从哲学的高度和科学的视角阐述正确的学习思维,启发读者将这种学习之道应用于任何领域并取得成功。
在这里仅列举几个对我有启发的观点:
1、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这是两种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理论,前者强调天赋和不变,后者强调努力和改变,作者坚持后者,倡导终身学习。渐进理论旨在树立学习信心,认为学习是一个可以改进、不断修正、缓慢提升的动态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思维拓展一下,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知道,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承担着极大的责任,睿智的家长注重把学习成果与勤奋努力关联起来,而有的家长则把孩子的成果与天赋关联起来,家长的价值导向必然反映在孩子今后的思维模式中。试想,如果一个人相信凡事皆由天赋来决定,那么其稍遇痛苦和挫折就会很容易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2、漩涡效应。一个错误接着一个错误,连续的错误就像漩涡一样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后果。要避免漩涡效应,就要避免因情绪波动造成的盲目,这是作者在象棋和太极等竞技运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我们也可以把这个道理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提醒我们不要在大喜、大悲、大怒、恐惧等情绪激烈的时候匆忙作出任何决策。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在理智、清醒时作出的决策尚不能确保一定是科学正确的,那么在情绪极其不稳定情况下的决策就更加不靠谱了,犯错是注定无疑的。对此,相信有股票投资经验的朋友都深有体会。
3、划小圈。用作者的原话说,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来理解是什么促成了这些宏观上的问题。我理解这个观点与聚焦的理念类似,强调学习应从细节入手,尽量学得深一点而不是广一点,如此才能修炼成真正的高手。把这个学习理念推而广之,下棋划小圈,打拳要划小圈,读书、写作等各个领域的学习都要划小圈。譬如,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一个宏大的命题是完全无法驾驭的,但从身边很小的一件事来切入,反而能写成一篇不错的文章。
4、适时释放压力。不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置于一个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中,要学会让大脑释放一些压力。作者建议,要想提高水平和表现能力,必须把面对压力、释放压力和恢复活力的节奏揉入你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知道,在竞技体育领域,真正的巅峰对决基本都不是技术层面的较量了,说到底是心理层面的较量。谁的压力承受能力更强,谁的心理状态更为稳定,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让我想起奥运射击比赛里的一个悲情人物----美国名将埃蒙斯,连续三届都是在最后一枪出现致命失误,不能不说心理层面的影响太大了,一个人真正需要战胜的对手其实是你自己。
当然,本书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以上只是我梳理出来的一些初步观感,带有我个人的倾向性和局限性。所以,要了解这本书的全貌,还是建议你亲自去读一遍,读完后也许比我的收获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