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老的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小我们都被教育,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安慰幼小心灵的角度来讲这很大的积极意义。但这只是生活的一个侧面而已,并不代表全部。
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喜欢强调或者夸大一个人的成功,一个成功的人为什么会成功,是因为年轻或者小时候经历过很多失败!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没有这种经历,还得编造一段辛苦的岁月,来增加成功的传奇性(参考美国大选)。所以我们自然而然的会认为,要想成功就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比如我们小时候学过的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失败过无数次,似乎是试验了一千多种不同的电灯丝材料,最后才得以成功,名垂千古。可以说,这样的鸡汤故事数不胜数,遍地都是。
但往往事实总是与人们想象的不一致,所以才有那句话“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马太效应”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
现在经济学也总是用马太效应解释经济现象:《马太效应》在经济领域是指强者愈强弱者越弱之现象,即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实中就是指,只要获得了每一点的成功,就会产生累积优势。使之拥有更大的机会获得更卓越的成就。也是造就了贫富差距的原因之一。请注意马太效应中的累计优势。生活中总是能听到喜欢抱怨的人说:TMD现在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就好像今天美国和非洲的区别,美国世界强国,经济实力超强,而且各个方面都要比全世界绝大多数厉害,反过来在去看看非洲,虽然每年全世界各国国家援助,扶贫,可是依然没有摆脱贫困。同样,去多读读新闻,研究一下大企业,互联网行业等等,尤其是互联网行业BAT三国,只要他们想干什么就没有干不成的,无不例外绝大多的情况都是赢家通吃的局面。
这种现象不光是在经济方面,在个人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差异,累积优势也非常的明显,比如说,学生成绩好,阅读能力愈高,对词汇和世界知识的增长愈快、愈多,这结果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两者良性地循环;反之,阅读能力愈低,对词汇和世界知识的增长愈慢、愈少,这结果进一步妨碍阅读能力的发展,两者恶性地循环。所以结果就是越是学习好的学生将来各个方面就越好,越是差的学生未来生活就越烂。
“失败是成功之母”与“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思维有非常大的差异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经验可以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
知道做了会失败,但却无法得知,怎么做才能成功。
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做对了,而作对了是因为方法方向正确。
成功后会激发兴趣,产生累积效应,有了资本就更容易成功。
所以不要轻易相信鸡汤故事,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因为他过去许多的失败,从失败中站起来,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够走向成功。事实上负面经验不可能引导一个人的成功。只有好的经验,成功的经验,才可以引导人们更努力的工作;或者只有正确的作法/做法,才可以引导出成功的结果。过往的失败经历,对未来的成功一点帮助都没有。一个一直失败的人,将来最大的可能性也许是习惯性的再次失败。
今天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是马太效应累计的结果。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状况不可能都一样,总是会有些人生活幸福美满,工作顺利,然而另外一些些人则不是。如果今天的生活状况不太好,是不是也应该好好的反省一下,是不是过往对自己太宽容了,太容忍自己的缺点,失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