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每天,活出自豪]梁亿第593篇原创文章。
前言:这个世界,有人先知先觉,有人后知后觉,有人不知不觉;有些人,发生很大的事情,却没有一点感悟,有些人,一件小事,却能发生很大的改变……
一直知道包容很重要,但我的包容度,一直不太好,一直的做人理念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小人斗,其乐无穷……但10月23日发生一件事,让我思考包容的智慧。或许能改变我以后做人。
一、一件改变我未来的事
概述:拜托一个朋友,帮一个忙,朋友A还没有做好,却问要礼品,我有些不爽,人际间礼尚往来,却扯上交易……于是说:你这行为分明是看不起我,以后少些往来,对方大怒,微信谩骂……我却处之泰然……最后豁然开朗。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10月23日早上八点钟,收到一位朋友A发来的一些图片,图片的内容是某培训机构的一些资料,图片下面两条微信是:1、某某老师给我两箱茶叶,我才给他,梁亿老师你看着办?2、或者帮我定个目标,完成某某事情……
关于资料这件事的起因是这样的:这位做培训的朋友A,跟我说:最近会经常去其他培训机构看看,了解一下情况,我就拜托他,可以的话,收集一些资料回来给我参考参考,他答应了。
这段时间,他偶尔发一些其他机构的参观图片,一些上课图片,10月23日这天发了一本册子的里页图片,就提出了一些要求。
我当时心里想,大家是一个圈子里的,今天你帮我,改天我帮你,大家礼尚往来很正常,况且我们平时就有业务往来……互利互惠的事情,怎可如此市侩。于是我回了一个微信,说我不认同一些他的观点,重点是最后内容:……你要求我给你定目标,或茶叶看着办,可见我在你心中啥也不是,我怎么会跟认为我啥也不是的人打交道?以后少些往来,少些联系,谢谢!
结果A大发雷霆,说是开玩笑,说我这个人不知好歹,太傲慢,太飘了……一会连着发十条微信过来,我刚抽空回一条微信,A就回十条,二十条,回着回着,慢慢就变成谩骂……对于对方的谩骂攻击,我居然没有回击,更神奇的是:我居然没有生气。我心平气和的看着一个人大发雷霆。
其实,平时我是不会容忍的,我的为人处世原则有三步:1、与人为善 2、以牙还牙 3、不计前嫌。与人为善,让好人亲近;以牙还牙,让小人忌惮;不计前嫌,特定情况下是可以化敌为友。处世哲学简单明了。
本该以牙还牙的我,为什么没有以牙还牙?其实是我忽然想通了一些事情,让我的思想产生一些穾破。认知改变了,你的行为就改变了。
我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不能包容?为什么你会愤怒?为什么你要争辩?大多是因为你认为别人不如你,因为你认为自己是对的,你是讲道理的;别人是错的,是蛮不讲理的;你是和蔼可亲的,别人是面目狰狞的……但真的吗?
二、感悟:三个相对
1、认知是相对的
当你坚定认为你一定是对的,或许你已经错了……
上世纪80年代,某年夏天,村里一个姑娘,带回一个姑爷,那个姑爷“不正常”……因为那个姑爷身穿衬衣,还扣好每一个钮扣,穿着袜子、皮鞋。
我们村位于广东茂名粤西山区,夏天白天气温通常高达37度,那时侯村里大多数人,夏天的穿着是拖鞋与T恤,甚至很多人喜欢打赤脚,光膀子,村里人的认知是:穿拖鞋、大短裤,T性是正常的,相亲嘛,凉鞋、长裤、有领T恤已经是非常好的了,穿衬衫、穿祙子、穿皮鞋是不正常的,于是村里人议论纷纷,这么热的天,穿得如此密实,不热吗?这个“姑爷”是不是傻的……
“姑爷”当然不傻,到了今天,我们那地方的人,出门办事都穿衬衫、祙子、皮鞋,再正常不过,但一想起以前笑别人傻……不由得心生汗颜。
苏格拉底、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侯,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苏格拉底尚且说:我知道我不知道。你又怎么敢确信自己什么都是对的?你又怎么敢嘲笑别人的“无知”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就有不一样的解读,我想,我不要轻言错对,特别是不要轻易批判别人。
2、善恶是相对的
请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善良的吗?
我是职业演讲口才培训讲师,当我在台上问这个问题,通常每个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当然,我也相信你是善良的。但你是否想过,善恶是相对的,当你遇到的人比你“恶”,你是善良的;当你遇到的人比你“善”,你是“凶恶”的。
著名音乐家、书法家弘一法师,每次在坐藤椅时,先摇一摇才坐下去。旁人不解,问为何如此?弘一法师道:“这个木藤椅的缝隙里,可以有很多小虫子,坐下前,我先摇一摇,虫子自然逃开,我坐下来就不会压死它们,以免杀生”
想想看,在一个怜惜微小生命的人面前,你是否是相对的恶人?在观世音,在如来佛面前呢?当你遇到比你“恶”的人,你又岂可以轻易鄙视呢?
3、面子是相对的
中国人特别在乎面子,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项羽兵败乌江,本可以过江东后,再图东山再起,但他说:“没有面子见江东父老”,宁可自刎,也不愿丢面子。
但面子真的就那么重要吗?韩信如果不可以忍受胯下之辱,又可以成为一代名将?
如果你在一条桥上,遇到一个老人,老人故意把鞋弄到桥下面去,让你帮忙去捡,你会去检吗?检给他之后,他还没完,他又要求你帮他穿好,你愿意吗?估计大多数人不愿意吧?所以,只有一个张良(请参考张良拜师的故事)。爱面子的你,只是你,而不受面子束缚的张良成为西汉三杰(韩信、萧何)
面子是别人给的,当你不在乎面子,你就不受面子的束缚,你反而更有面子,当别人伤害不了你的面子,你就能更加的包容。
三、总个结:
1、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我领悟多多,正应了成功需要四种人:高人指路、贵人帮助、小人监督、个人努力。没有一些看不惯你的人给您监督,你会很快迷失自我。朋友A,谢啦!你让我思考了包容的智慧。
送给大家一句话: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2、一个小故事结尾:有一个人看佛佗不顺眼,连续好几天,追着佛佗谩骂,佛佗坦然面对,身边小沙弥问佛佗,为什么不生气?
佛佗问小沙弥:“一个人给我送礼物,我不接收,那礼物在谁手上?”小沙弥说:“送礼的人”。佛佗说:“对呀!对方骂我,我没有接收,这‘礼物’对方自然就拿回去了呀?我为什么要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