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做过一个练习,每当我有责备自己的念头的时候,就用笔或者用手机备忘录记下来。
这个练习我仅仅做了一天,就坚持不下去。因为这样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太多太多。
从早上起床开始到晚上睡觉,几乎随时都要拿手机记录。
“怎么又起晚了”“天哪脸色好差”“哎呀还是有点胖”“我怎么就做不出营养早餐”“为什么我还买不起车”“为什么别人看起来都好有精神的样子”“天哪我今天穿的这件衣服真显胖”“他瞟了我一眼,是不是我太又做错了什么”。。。。
在记录下来之前,我没想过会有如此多的责备念头,却很少有一个觉得自己不错的念头。一个活在自己批评声中的人,精神能好到哪里去呢?
我们一边喝着“爱自己所以买买买”的消费主义鸡汤,一边要“变成更好的自己”,这其实是承认自己当下永远不够好,并且需要外在的东西来让自己“变好”。这是一个无解的循环。
要跳出循环也不难,与自己交朋友试试。
当我们遇到一个真心相待的朋友,会怎样与他相处呢?一定是看到他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并且包容他某些不太符合我们标准的“缺点”。我们不会对他有过高的要求和期待,总觉得他现在就很好。我们也很喜欢跟他在一起玩,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有意思。如果他遇到挫折,我们也不会落井下石,而是耐心鼓励,提供帮助。
我们对朋友可以很好,但却总是对自己最为苛刻。我们可以偏袒他人,却不懂宽待自己。把自己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少一些苛责的声音会怎样?
例如日更这件事,以前的我可能会说:才坚持这么几天,不算什么,我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现在我会每日鼓励自己:终于又交上作业啦!真不错!明天继续。这样我的行动力反而更强。
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才能更好的与他人相处,特别是在亲子关系中。与自己关系很差的人,总是在有了孩子以后,会把自己不接纳的部分投射到孩子身上,向内责备变成责备孩子,美其名曰:“家教严格”,岂不知,再严格的家教,也需要接纳和爱来承载,否则就是把自己的悲剧向下一代传递,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