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
有蓬之心就是说,这个心有很多杂草把它给遮蔽住了,
这一段有关谈到这个大葫芦的故事,中间是不龟手之药,这个算是故事里面还有比喻,还有故事是非常生动的,
我们这边提到用大的方式有二,
你看解读第二点,一是小物用于大处,如不龟手之药,使人功成名就,
二是大物用于大处,如大葫芦是人浮于江湖
那么接着道逍遥游的最后一段,最后一段还是他们两个的对话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称它为樗,它的树干臃肿而不合于绳墨,它的树枝卷曲而不合于规矩,
(绳墨就是指直,规矩就是指圆,绳墨可以做成直线的,工匠需要绳墨嘛,他就这边订一个钉子那边订一个钉子拉一条线,线上沾上墨粉一谈,那个木板上就一条黑线出来了,这是古时候传的方法,然后木匠就把木头锯下来,很直的一条线,就是绳墨。所以有的树呢?它长得树干臃肿,不够挺直,就是这个树没什么用。它的树枝卷曲而不合规矩,树枝如果符合规矩的话呢,像圆的或是方的,砍下来就能做成一种用处嘛,不需要再加工了)
所以就是把它种在路旁,木匠也不屑一顾呀,
的确路旁有很多东西很多人不屑一顾,在魏晋时代有一本书叫《世说新语》,里面讲很多故事,有一个故事叫做道旁多苦李,里面讲一个小孩子很聪明我记得是王蓉吧?聪明的不得了,他有一次到京都去玩,看到这个道旁有一个李子树,李子结得很多啊,树枝都弯下来了,因为李子很重啊,好多小朋友都跑去采,他站着不动,他才七岁八岁呀,但一看这小孩怎么那么特别?
别的小孩都去在那个免费的树枝上的李子,他站在那里不动,大人问他,你怎么不去跟别人一样采李子呢?他怎么说?——这个李子在路边呀一定是苦的,多聪明呐!如果甜的早被采光了,意思是苦的没有人采,所以别人采,我根本不动,多聪明啊这小孩子
他有一次去看那个动物园,因为他们抓到一只大老虎,就把老虎的牙齿跟爪子全部拔掉,用笼子就是筑一个栅栏一样,把老虎当进去,让别人观赏,就好像我们今天看动物园
那老虎野性很强的,经常碰到那个栅栏上面的,一叫起来声音很大,所有人都向后摔倒在地上啊,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面不改色,动也不动,离那个很近,别人问他说小孩子你怎么不怕呢?他说这个老虎真的咬到人的话,早就咬到人了,它在笼子里面怎么叫,又咬不到人,有什么关系?多聪明的小孩?
但是王蓉这个人有很多毛病,小气的不得了,他女儿嫁人的时候,他给她多少钱,最后还算账,叫女儿还他,真是难以想象,小气的不得了,
他最大的乐趣呢?在家里每天跟太太在数钱,所以古时候没有娱乐也很麻烦,所以这就说明什么?有些人很聪明可以这个分辨出来,什么有用什么无用的啊
所以这样的树呢,惠子为什么讲这个寓言呢比喻呢?——他就想嘲笑庄子,
他接着说:
现在你所说的话,内容广博而毫无用处,大家都会弃置不顾的,(他把庄子讲的话比喻成,路边那棵臃肿的树,一点用都没有,大家对他都没有兴趣)
庄子说什么?
你难道没有看过野猫与黄鼠狼吗?它们弯曲身子埋伏起来,等着要抓出游的小动物,东跳西跃的追捕,不管位置是高是低,最后却中了机关,死在陷阱中,
(这说明什么?很有用啊。野猫跟黄鼠狼多聪明?我们今天讲东西跳梁,跳梁小丑,就从这边来的,说明庄子把那个有用啊比喻为这个有用,会受到一个坏的结果,庄子很喜欢强调见利思害,
跟儒家不一样哦,儒家讲见利思义哦,这论语里面出现的,看到有什么利益就想该不该得?只要是该得的我尽量拿,不该得的我绝对不要,所以该不该得的判断很难,
在孟子里面就提到,他说如果是你该得的,把天下给你都不嫌多,像舜,尧把整个天下给了舜,多吗?不多。因为舜是要替别人服务的,他说如果不是你该得的,或是你不该得的东西,一毛钱也不要,一点小东西都不要,儒家对于该不该分辨的很清楚,叫做见利思义。
道家不一样,道家不太在乎那个义呀,那个义是谁在判断?对谁来说事义呢?标准何在?都是问题。
庄子喜欢强调见利思害,你有这个好处吗?那就有那个害处在后面。
最有名的例子是什么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都是在后面的故事了,因为庄子外篇杂篇有很多很多故事,很有趣的,里面就描写的庄子了,也反映出庄子平常的生活,
庄子有一天到处去跑来跑去在山上,看到一间果园,他就到外面欣赏里面的水果,他不敢进去哦,进去果园的话就可能被误会为小偷,他站到果园门口看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大鸟从南方飞来,它的翅膀擦过庄子的额头,庄子吓一跳,——这是什么鸟啊?翅膀大,飞不快,眼睛大,看不清——没看到我吗?它不知道我带弹弓吗?庄子出门带弹弓的哦,所以是出门打鸟的,他就想这个鸟怎么没有注意到我呢?他就注意看,原来这个鸟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庄子呢?因为果园里面,一直蝉呐,知了知了,找到一个树荫呐,很舒服的在乘凉,高亢的知了之歌,一只螳螂发现了蝉,弓起身子准备捕蝉, 它身子弓的太明显,被一只鸟看到,这只鸟为了抓那只螳螂就没有注意到庄子,所以翅膀擦过庄子的额头,庄子手提弹弓,撩起他的衣膊,走进了果园,一想:糟糕,蝉后面有螳螂,螳螂后面有异雀(奇怪的雀,)雀后面有我这个人(打猎的人),我后面也有人!——他想到这个立刻跑,还把手上弹弓丢掉,为什么?(手空空的跑,代表我没有偷水果,来不及了,果园里的管理员在后面骂小偷别跑,庄子回家三天都不开心!你看庄子自己讲的故事哦!看到没有?你有利就有害!每样东西都一样,当你得到什么利就要注意到后面的害,所以庄子对于这边惠施讲他,他不在乎,野猫跟黄鼠狼很厉害啊——进入陷阱)
好你再看最后一个比喻:
他说:再看那个嫠li牛,它的身躯大得像天边的云朵,
(天边的云朵又来了,前面两次形容大鹏鸟,像天边的云朵,现在这只嫠牛啊,也大的像天边的云朵,)
这可以说是够大了,但却没办法捉老鼠,(你叫一只牛捉老鼠实在是太为难它了,)
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心它没有用,那么为什么不把它种在空虚无物的地方?广阔无边的旷野?在无所事事的徘徊在树旁,逍遥自在地躺卧在树下,它不会被斧头砍伐,也不会被外物伤害,没有任何可用之处,又会有什么困难苦恼呢?
到路上有这种地方吗?有的,空虚无物的地方,广阔无边的旷野是有的,我们在台湾很难想象,因为台湾地方太小?在大陆上是有,有时候一望无际呀,千里无人烟呐,都可以找到,
庄子这当然是一个比喻嘛,你有这么一棵大树臃肿啊,怎么没用啊?你把它种在那个地方躺在它底下,这个树也不用担心有人砍它,你没有用处,但也没有烦恼啊,对不对?没有人找我们做官,我也没有烦恼啊!是不是?如果有人找我做官,我就开始烦恼,——我是不是什么样做错了?
所以像庄子你跟他辩论,不知道该怎么辩才好,他的境界眼光都不一样,
我们一起念这一段: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u。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侯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wang gu。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仿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所以《逍遥游》的内容就是如此,我们第一步确实要先知之,真的去知道逍遥游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说什么,你现在至少读到原文了,这是最重要的,你没有读原文听别人介绍,都是隔了一层
第二步要怎么样呢?要好知,要喜欢它,你可以对某些句子,——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像这种很美的句子,可以把它熟读成诵,
第三步乐之者是要去实践,实践的时候乐在其中,三个阶段
我们现在只能要求做到第一步,先知道他在说什么?
你看到很多寓言故事,他难道只是讲一些想象的空间吗?让你去想象吗?——不是,他让你知道他讲的都是人,
从一开始讲的大鹏鸟的故事,从鱼怎么变来,都形容它的大,都有一段形容大跟小的分辨。在世界上有成就的一些人都还不如小麻雀一样,那你要真的大了的话就怎么样呢?——不要把人局限在人与人互动的许多小事情里面
人与人相处其实有很多事情啊,你太担心的时候,于事无补,我们常常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你努力去解决也不见得可以解决,但是事缓则圆呢,从历史的轨迹来看的时候你回头去看就觉得,当时很多人呢发动战争产生斗争,都是没有必要的,很多事情到最后就自然而然解决了,当时以为说天大的事情,现在很多人以为两岸关系啊,天大的事情, 很麻烦很复杂,——再过200年,或是地壳浮起,或是台湾沉下,哪里有什么岸呢?是不是?几百年嘛,我们都会安全没有问题的,那你那时候就会发现说有那么严重吗?其实很多事情你从长远来看,从整体来看,没有这么复杂的,不要太执着,
最近你看到这个什么大陆香港骂来骂去,这个我替孔子觉得很奇怪,有一个号称北大的教授是孔子的后裔,啊讲话这个骂人那么凶,啊难以想象,像他这样说这个他是谁谁谁?反而让我们觉得孔子后裔跟孔子其实没什么关系啊,只是有一点DNA 传了那么多代早就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是说不清楚,所以你不要用这种名义,说祖先
我说我的祖先是傅说,你知道吧?傅说很了不起啊,是殷高宗的宰相啊,是不是
那每个人都一样,你跟傅说有什么关系呢?你祖先好跟你好是两回事嘛,对不对?
所以像这个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这些经典,
先了解庄子里面说的这些,是寓言吗?寓言里面都有含义,不是光让你知道这个故事而已,光知道这个故事还要知道他怎么去用,他为什么要这样去用?所以惠施已经上场两次,
惠施在庄子里面,总共跟庄子辩论大概不到五场,这边有出现两场了,
其他几次辩论有机会我们再谈到,因为跟高手过招,才知道他真正基本的理念是什么?才能够表现的比较直接
像庄子书里面直接提到庄子曰:讲他自己的通常都是在内篇,都是很可靠的,因为他没有必要这样写自己,然后自己又不是真正的这样子,
所以这是我们学庄子的特色
我知道很多人今天才刚刚拿到书本,所以今天晚上回去要把今天的复习一下明天要上的准备一下,因为明天你们就尝到苦头了,
《齐物论》呢你再怎么预告都没关系,说这个难呐
天下最难的文章之一就是《齐物论》但是你说真的难吗?你只要在关键的地方讲清楚的话,也没有什么难,因为它里面就提到那段话我们也提过,
古代人的智慧达到最高的境界,因为他们了解了未始有无物四个字
那这四个字啊,很难讲的清楚,如果你没有受过哲学的训练,或是不懂得西方的哲学,你光是中文系拼命念,你也不容易懂什么叫未始有物。为什么了解从来没有东西存在就是最高的智慧呢?这个理由要说清楚真的不容易
从道家来看你就会发现从头到尾真的存在一个东西,叫做道,万物都是假的,幻来幻去,变来变去,虚拟实境到最后都没有了,但是道永远存在,
所以未始有物哦,物不是道哦,道是实物存在的那个基础叫做道,所以宇宙万物从来不曾存在过,存在过的一直存在的,从来就只有一个就做道
既然如此,你活在世界上只有一个目标嘛,设法去悟道啊,悟道之后就发现道无所不在,自己的生命就有很大的一个力量了,就说道既然让我今天活着,不管活多少年我的生命都可以安顿,没有什么不安顿的问题啊,
你如果学禅宗你就知道禅宗初祖,是谁呢?慧可禅师啊,他知道达摩祖师来到中国之后就去请教,在门前等了几天呢,最后呢达摩祖师问他,你来找我做什么?——求大师为我安心,就这个问题嘛,求大师为我安心,大师说: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他说哎呀我找我的心找不到,大师说:我替你安好心了
诶?他在讲什么呢?这样就安好心了吗?因为你自己找心都找不到,你自寻烦恼嘛。本来就没有唯心安不安的问题嘛,你心所有不安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你以为这个在,后来不在这是问题——这不是问题,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嘛。对不对?你烦恼说哎呀我心情不好,为什么不好?——你自寻烦恼,你没有别的理由啊,我叫你把心拿来,我才能替你呢,
我问的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我的心不安,好像有一种很玄的东西,没有搞清楚,他把它落实,好像你的心应该放在一个格子里面,你现在我的心不安,好,把心拿来我替你放在格子里面,哎呀找我的心找不到——我已经替你安好了,
这是公案,第一个公案呐,禅宗
你听懂就知道说人生的所有一些烦恼,都是自寻烦恼,本来无一物啊,何处惹尘埃?像这个就是禅宗
你学了庄子之后就知道禅宗其实也不难,就是你不会执着于说这个是什么?这个是什么?这一句一句的去对照,然后找逻辑的关系,因果的关系——那是一般人的想法,从整体来看的时候万物互为因果,没有一个人完全无辜啊,这是西方人也知道啊,黑格尔就说过嘛,黑格尔说宇宙万物,只有人类不是无辜的,其他动物都是无辜,一只狗生病一定是被人的污染造成的嘛,一只鸟掉下来一定是空气污染之类的,
所以宇宙万物的这个灾难都不能自己负责,只有人类不是无辜的,为什么?因为人类祖先一路下来,造成人类社会的现状,谁是无辜的?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造成了别人的困扰,
我在台大教书三十几年,经常劝台大大学生说各位同学,你们要有社会责任,为什么?——就因为你考上台大,让很多人考不上,所以造成他们心理的障碍,他们一生的痛苦都跟你有关,所以你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听了也觉得有点道理
其实哪一个人不是如此?今天1千多人去找工作,有的工作竞争力实在是很吓人呐,一个以前有个学生他要赶高考,我问他录取线多少?百分之三,他说高考100个人只有三个人考上,那三个考上的人不是要付多大责任呐,97个人抑郁症,他三个人要负责,看到没有?所以他要有社会责任呐,
我们今天讲这个意思就是说人的世界上,没有人是无辜的,每一个人对于世界的灾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或多或少的责任,这是对的
为什么人要负责任呢?因为人是自由的,你今天做这个是做那个事都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或是你不选择,放弃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让别人替你决定造成的结果,
就在这种情况下的话,我们只有学道家的话呢?就可以摆脱这些不必要的困扰,知道是我本身也是一个偶然的事情嘛,那么我就活着随顺我的条件,与自己要安,那就不是所有问题统统解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