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
能不能写作,真的不是能力问题。我们为自己设置的心理包袱,是阻碍了我们写作之路的罪魁祸首。
我们不大可能一劳永逸的甩掉这个心理包袱,这需要一生的修炼。
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开启这个心路之旅的:
一、“写”是一切可能的起点。二、“写不出来”是心理障碍。三、放下心理包袱,写起来。
正文:
大作家加缪说过,写作就像分娩,过程又疼又累,孩子还很丑。
一、“写”是一切可能的起点
2016年,我开始认真践行写作,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庆幸的是,我写的一些文章,受到了许多好评,尤其是讲述我英文学习经历、焦虑症、头马经历和关于胃癌传染的几篇文章。
然而,在每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一点也没有写得很好的感觉。相反,写作的过程常常是自我纠结的难受过程。
写作的时候,总是暴露自己的思维充满漏洞,词不达意更是常见。这些,都是对自己不足的无情暴露,也是我写作“艰难”的底层原因。
我想,人们本能喜欢被恭维,喜欢做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
然而,写作的过程必须克服这些狭隘的自我(ego)。这种痛苦的心理体验,也许是多数人不愿意写作的的内在原因。
但,写作过程中得到的自我提升,却是令人惊喜的。
看到自己经过反复修改的内容发表后,对别人确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多么的开心。阅读读者的诚挚留言,感受到与他人建立的深深连接感,这种幸福更是难以言表。
二、“写不出来”是心理障碍
其实,能够坚持写作,除了克服惰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正确的认知:
好的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而非第一遍就写出来的。
带着这个想法,我经常暗示自己:
请先允许自己先写出一篇全世界最烂的文章吧。然后,允许自己慢慢把烂文章修改为还可以的文章。
在这个认知的帮助下,每天我在手机印象笔记坚持写作15分钟以上。主题确定以后,脑子里蹦出什么文字就写什么,不管写的是否词不达意,是否逻辑混乱。
虽然,文章修改时常常一半的内容都不得不弃去,但能持续写就会有进步,自我感觉也越来越好。
三、放下心理包袱,写起来
写,才是写作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啊。
“ 写作就像分娩,过程又疼又累,孩子还很丑”。
大作家加缪如此,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那么,请允许自己先写出一篇全世界最差的文章吧。
大不了多修改几遍,最终把它变成一篇“还可以”的文章。
先让自己做一个傻子,再慢慢变成不那么傻的人。
写作,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