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天《奶蜜盐2》读写挑战D38:我曾经也是一名“差生”

“很多年来,我都在读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书,看到村上春树说到自已的学习生涯,我特别有共鸣。村上春树说自己学习一直不太好,不太会考试,也不太会跟人交往。读中学的时候,他很喜欢和几个同学在一起,到学校去也只是为了见他们,要不然可能早就辍学了。上了大学后,情况依然如此,他对大学的各方面都不太适应-住集体宿舍不习惯,对校园环境不喜欢。那个时候,他开始卖力地打工,不太去学校,经常缺课,对学校的各种活动和课程也不太清楚。由于经常缺考,拿不够学分,他拖拖拉拉地读了七年大学,才拿到了本科文凭。”

我想起了我学英语的经历,初中那会儿,英语就成了我的“天敌”。具体生疏到什么程度呢?大概就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的境地。毕业后参加工作,英语更是彻底淡出生活。直到2002年,乡村小学突然要开英语课——七八个老师的村校里,我这个最年轻的“菜鸟”就被赶鸭子上架了。

开学前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教室里那些ABC的发音像催眠曲,我每天如坐针毡,结业时英语还是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回到学校,面对一屋子眼巴巴的孩子,只能硬着头皮把录音机搬上讲台。那台老式机子成了我的救命稻草:播放、暂停、倒带、再播放...循环往复间,孩子们倒是学得津津有味,全因这"会说话的盒子"足够新鲜。

可总靠机器不是办法。当时咬牙花掉大半月工资,买了套李阳疯狂英语和复读机。记得拆包装时手指都在抖——那会儿工资才几百块,真是豁出去了。我给自己定了军令状:每天雷打不动记十个单词。揣着写满单词的卡片,逮着课间、上厕所时就掏出来死磕。头天睡前还反复默诵,自信满满觉得这些字母该刻进脑仁里了。

谁知第二天清晨提笔默写,脑子里像被橡皮擦抹过似的,十个词就剩下三四个在打转。偏不信邪,减掉记住的四个,又添新词继续鏖战。结果第二天不仅新词没记住,连昨天的“存货”也丢了。就这么较劲了两三个月,掌握的词汇量始终没过五十大关。学期末听说要来新英语老师时,我几乎是落荒而逃地撂了挑子。

这一放就是二十载春秋。直到2023年看见儿子小贝在多邻国上学英语,才又动了心思。这次倒没买教材,跟着APP从基础重头来过。和当年疯狂英语的填鸭式不同,这里更像闯关游戏:每天根据进度调整内容,重点练听说而非死记硬背。最妙的是没有考试压力,像打游戏攒经验值似的,不知不觉竟坚持了五百多天。

前些天期中考试监考四年级英语,闲来翻看试卷却惊出冷汗——除了选择填空能蒙对几题,其他部分几乎全军覆没。合着这一年多的学习,水平还卡在三年级?学生要兼顾语数英,我这专攻一科的反倒成了学渣中的战斗机。突然就懂了那些被骂“不努力”的孩子:他们或许真的拼尽全力了,就像我当年每天花一小时也记不住十个单词,能说是懒惰吗?

现在想来,能坚持至今全赖这份轻松:不用考试,没有指标,全凭兴趣慢慢来。若真像学生那样月月考、周周测,怕是早被挫败感劝退了。学语言这事,或许就该像植物生长——给点阳光雨露,剩下的,交给时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