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真正让人们醍醐灌顶的,不是哪句话,也不是哪个故事,而是遇到的事。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或有用。
01
昨天我与一个朋友说,我是一个非常无趣的人。
实际上,大部分时刻,我在别人看起来,我也是一个无聊的人。
在很多年前,我还是在意别人的想法,通过了解,进一步修正自己的做法和行为。
很多年后。当从无人问津、百无聊赖的日子挺过来后,又怎么可能死在别人的眼光中了,又怎么能在意无关人等甚至有关人等的态度,他人无雪中送炭,又何必邀请其参与人生。
偶尔读到罗素的话:不能忍受无聊的一代人,将是平庸的一代人。不能忍耐无聊,生活就会变成持续的对无聊的逃离。
深以为然。
无聊是人生的常态,人与人的差距在于每个人选择的态度有所差异。
有的人无聊,陷入自省。无聊即空虚,故有乘虚而入。
当一个人开始自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对于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你开始清醒了。
你清醒了,无趣又如何?
别人眼中的你,比你眼中的你更重要吗?
答案是显然不是。
02
在年轻时我喜欢帮助别人,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也觉得,被要求帮助是一种快乐的事。
多有成就感。
还有,老想去帮助别人,老想去纠正别人,老去告诉别人他走错了。
但好些年后,我发现我错了,也开始明白一个事: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的因果。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这世人,大部分人是认知陷害症,你可以理解为仇富,也可以理解是抱救命稻草就耗死他为止的心态,还可以理解是杀熟。
仇富的表现为:你是富人,你必须捐款;你是大佬,你的认知高你就应该免费帮助我们;你是我的亲戚,就该把你的钱给我用……
救命稻草的心态是:既然你答应帮我了,我就一直麻烦你。每年你给我5万,突然今年不给了,你欠我5万,当一件事成为习惯,救命稻草的心态就左右了你的人生。
杀熟的心态更容易理解:这世界找傻子不容易,熟人好P。
并非不要帮助别人,而是要甄别,无底洞一定要放弃,人品不佳要放弃,被道德绑架要放弃……
筛选下来,真值得你去帮忙的真不多了。
也可能会看走眼了。
不管如何比蛮搞要好多了。
此外,要克制纠正别人的内心,当有人坚定告诉你1加1等与3,你是去纠正还是争吵。
他一定是坚定自己的观点。
你非要告诉他1加1等于2。
在我看来,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空气,“不地道”就点赞,地道一点就呵呵的沉默不语。
当你不再想去改变别人,毫无根据的帮助别人,不被道德绑架,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的因果,你正在走向清醒的道路上。
03
问一个问题:做事是不停尝试好?还是同一件事坚持做下去取得成绩好呢?
再问一个问题,你是每年多365本好?还是每年精读50本书,而非囫囵吞枣的读书?
好像也没有一个相对标准的答案,因为:
有人不停尝试成功了。
有人坚持做下去成功了。
有人读365本书显得特别渊博。
有人精读50本也成功了。
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看到的案例支撑自己的观点。
单一维度判因容易变成争执。
以上都是表象,对于每个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所有的表象的背后是核心。
核心就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
如果不停尝试,但仍然像猴子掰棒子一样的,那成功的机会会少很多。(PS:有一个突破认知的观点:成功的到来有一定随机性。)
如果同一件事坚持下来,但方向不多,比如现在大科技时代,你还在坚持做胶卷相机,这样的坚持就容易出问题。
如果你读365本书,但与你的生活关联性不大,为读而读,这样的坚持意义也不大。
如果你读50本书,确实很精读,但没有一本书能反馈到你的生活中,能把你提升个人品牌,能让你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所以,一件事的成功与否是多因子决定的,核心是“正确”+“坚持”。
能在正确路上坚持几年的人,比身边的人要好的几率要大很多。
把路走偏的人,往往是单一思维的人,这样的人容易固执,容易走进死胡同,容易成为杠精,而非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故。关注自己专注成长,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的因果,也可以在正确路上坚持的人,他们是清醒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