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的唠叨,毫无意义
曾经看过知乎上有个问题:最反感父母是什么时候?最高赞是“父母唠叨”的时候。
有首《妈妈之歌》,歌词就是吐槽妈妈们的碎碎念:
“起床,起床,快起来!
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
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有没有在听啊?!
快起来!然后记得叠被子!
会热吗?会冷吗?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
你的书,你的便当,你的作业咧?
......
别忘了钢琴课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练!
出去外面玩,别玩太疯,别闹太凶。
今晚不准玩电脑!我说了算!我是你妈……”
唠叨好像成了父母的代名词,的确,唐僧式的碎碎念谁都烦。
有一次带儿子出去玩,他自己坐在沙堆里很认真的在那舀沙子、倒沙子。
在儿子不远处有个比他大的小男孩也在那玩,突然小男孩的妈妈喊道:“都说了不是这样玩的,你应该用铲子把沙铲到这个漏斗里,沙子漏下来后,这个风车才会转。”
小男孩乖乖地照做,一会他妈妈又说:“你怎么这么笨呢,不是教了你怎么弄吗?”边说边抢过小男孩手里的道具在那指挥。
一会又听到她喊:“你看看你,弄得头发上全是沙子,怎么玩的?脸上也是,手脏不要去揉眼睛啊!”
“来,这个货车给你载沙子,你把沙子铲到这里面去。”
就这样,小男孩玩会沙子,这个妈妈一直在旁边喋喋不休,指挥孩子做这做那,还得按照她的意思来。
我心想:这是让孩子玩呢?还是你做妈妈的玩呢?
这让我想起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有时也难免会出现唠叨的时候。
儿子吃饭有个习惯,老是不对着碗口吃,因为年纪还小,经常会掉饭粒。
所以每次吃饭时,我们一家人都会对他说:“坤坤,头低下来,嘴巴对着碗里吃,舀进嘴后再抬起头来,饭粒就不会掉得到处都是了。”
可每次儿子都不长记性,依旧这样,完全把我们的话当耳边风。
前几天带儿子参加婚礼,吃饭时我们在一旁和亲戚聊天,无暇顾及他。
他自己一个人吃得特别认真,饭菜也比平时吃得多。
这让我明白了,父母少些唠叨和过度的关注,孩子会比我们想象中做得更好。
02 唠叨的负面效果
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唠叨,无非是想让孩子记住我们说的话,我们觉得多说几遍,孩子就会记住了。
可是我们却发现,越唠叨,孩子越不长记性。越是强调和重复,孩子越回避,如此往复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样的唠叨,不仅毫无意义,还会适得其反。
(1)父母爱唠叨,孩子容易变得叛逆
唠叨恰恰说明了我们不信任孩子,你不相信他能做好,你才会不停地说。
但是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超限逆反,它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时,就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我们唠叨过度,孩子觉得很烦,就会极力反抗顶撞父母,甚至自动屏蔽你说的话。
不唠叨,是对孩子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
(2)父母爱唠叨,让孩子过度依赖,不利于培养责任感
有位朋友和我抱怨说:我的孩子为什么老是丢三落四,做事马马虎虎的。不是作业忘了带,就是水壶或者笔忘了拿。每次都要我送去学校,怎么提醒都没用。
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经常唠叨孩子,责骂孩子,给他乱贴标签。
让孩子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丢三落四的人,就是不长记性,反正凡事都有爸妈提醒和负责,反正有问题也不是我的错,是他们提醒不到位。
(3)父母爱唠叨,破坏孩子专注力,打击自信心
很多父母都说陪孩子写作业简直要命,上一秒亲妈,下一秒后妈。
反复强调多次的题还会做错,屡错不改。
父母并没意识到,自己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错误,就马上出声阻止孩子,告诉孩子哪里错了,根本不给孩子自己试错和检查的机会。
本来孩子学习时就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父母在旁边不停地唠叨、强调,不停地干扰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又怎么能写好作业?
陪孩子写作业看似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实际上却恰恰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
03 如何不唠叨,孩子才会听?
(1)不随意打扰,留给孩子一些思考的空间
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
对孩子的教育,也要学会适当的留白。
就像我们摄影或者画画时,适当的留白,会让整个作品显得更有意境,充满想象的空间。
而这用于教育中也一样,不随意打扰孩子,给孩子留点自己思考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和感悟。
而不需要我们喋喋不休地,知无不言,言而不尽。
(2)与孩子换位思考
很多父母每天回到家,看到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作业写完了吗?怎么还不去写作业?”
虽然看似表现出来的是关心,但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只是关心我的学习成绩。
试想一下,你下班回到家,老公见到你第一句话就是:“饿死了,饭做好了没?怎么还不去做饭?”
你会是什么感受?相信也会火冒三丈,甚至因此大吵一架吧!
(3)给孩子自主权,少说多做
父母爱唠叨实际也是对孩子的控制欲望太强 。
我们要知道,成长,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
我们应该多给孩子自主权和自由的空间,鼓励他独立做事,等孩子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才适时的提醒或给意见。
比起父母的“唠叨”,身教重于言传,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榜样。
因此,父母与其唠叨孩子“多读书”,不如自己以身作则多看书。
与其唠叨孩子“少看点电视”,不如自己少看电视、少玩手机。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给每个人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巴,就是要求人们多听,少说话。”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善于倾听是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最佳方式。
好的父母,不多说,会倾听,让孩子有解释、证明自己的机会。
从明天起,做一个不唠叨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