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在父母跟孩子的沟通交流之中,如果孩子说的话让父母感到生气或者焦虑时,那往往会立刻遭到父母的否定。
【案例分析】
比如,
孩子说:我不喜欢奶奶。
爸爸一听就生气了。脱口就说:“你怎么能不喜欢奶奶呢?你这样太没有礼貌了,奶奶整天给你做饭,这么辛苦,你还不懂得尊敬老人。
孩子一听,更生气地说道:“我就不喜欢奶奶。”
在爸爸的心里,孩子不喜欢奶奶这样的感受是不对的,他并不了解孩子不喜欢奶奶的真实原因,而是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要把孩子教育一下,这样的想法可不能有。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类似的情形也经常出现,比如孩子会说:
①我不喜欢弟弟或者妹妹。
②我的生日聚会真没意思。(实际情况是你为孩子的生日聚会还费了很多心思)
③我讨厌新换的老师,只不过就迟到了两分钟,她就不让我参加练习了。
对于以上的情形,父母通常会说什么话来否定孩子的感受呢,你的答案可能会是这样的。
①你怎么能不喜欢弟弟妹妹呢?他们都很小,不懂事儿,你是姐姐应该让着他们。
②怎么没意思?你的生日啊,已经够隆重的了,有吃有喝,还有那么多的同学,以前妈妈都没有这么幸福,我们都没过过什么生日。
③你自己迟到了,还怪老师,下次啊,你要快一点,别那么磨磨蹭蹭的。
这样的回应听上去熟悉吗?这些话对于我们来说很容易说出口,但是孩子听了以后到底会有什么感觉呢?
【互动练习】
接下来我们再来更进一步的做一个练习,这个练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如果我们的感觉被别人忽略,那我们的内心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可以把你的反应记录在一张纸上。
案例事件:比如
①否定感受:唉,这没什么,别郁闷了。我没你想的那么糟,别小题大做。
②讲大道理:唉,工作就是这样子的,想开一些。
③给建议:我建议你啊,明天去跟你们老板认个错。
④提问:是什么事情?居然让你把老板的活都给忘了,那他走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追过去解释呢?
⑤偏袒对方:我能理解老板的反应。
⑥过分同情:呀,你也太可怜了吧?
⑦业余心理医生:你可能是因为小的时候总是害怕让爸爸失望,所以老板责怪你的时候又让你想到以前的感觉了。
⑧产生共情:(试图了解对方的感受)你今天是不是觉得太郁闷了,承受这么多的压力,还在同事面前挨训,心里肯定不好受。
当你听到这些常见的说话方式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
【原因分析】
其实当我们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们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是别人的看法,那样只会让我们感觉更差,过分的同情,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太可怜,别人对我们的提问会让我们产生防范的心理,最让我们生气的是否定我们的感受。
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希望找个人倾诉一下。如果有人真的愿意倾听认同我们内心的伤痛,给我们机会,让我们多说一说我们的困扰,我们就会感觉没有那么郁闷,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能会对自己说,其实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把那个事情做了。但我也没办法假装这事没有发生,好吧,明天把报告写完交给老板的时候再跟他沟通一下。
【方法】
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倾听。这个方法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它产生共情,那么也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