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现在是未婚、已婚或是离婚,你拥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吗?
以纯粹的灵魂相契合,你们有着共同的兴趣,有着心灵上的共鸣。这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是怎样的结果?如今再回忆起来,你又是怎样的心情?似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痛,而《廊桥遗梦》之所以能成为经久不衰的电影,正是因为它戳中了每个人心中的痛点。《廊桥遗梦》是美国导演克林特自导自演的爱情片和家庭伦理片,改编自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处女作。沃勒只用了11天便完成了初稿。起先在朋友和家人之间传阅,后来在他人的建议下发表。1992年,小说《廊桥遗梦》出版问世,被翻译成多种语言。1995年被搬上银幕。
《廊桥遗梦》讲述了国家地理杂志摄影记者罗伯特来到美国乡村拍摄曼迪逊桥时,与家庭妇女弗朗西斯卡陷入热恋的故事。
他们的相处只有短暂的四天时间,却燃尽了一生的热情。最终,弗朗西斯卡经过多方面考虑,放弃了与罗伯特一同离开小镇的想法,继续在那个表面幸福的家庭中生活至死,而罗伯特则终生未娶。他们两人,一个将心托付远方,随着摄影记者流浪,一个将心葬在曼迪逊桥,凝望着挚爱的女人。这部电影上映后,美国便发生了离婚狂潮,据说在引进中国之后,同一年里离婚率也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廊桥遗梦》是一个婚内出轨的故事?那是你不懂它背后的深意。这部影片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根本原因在于它揭示了爱情和婚姻的残酷真相。
如果只看故事走向,它的本质的确是婚内出轨,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出轨,在短暂的时光里,弗朗西斯卡遇见罗伯特,从此将心给了他,她不再爱自己的丈夫。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个悲剧。当弗朗西斯卡选择留在婚姻中,对她本人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悲剧。充满冷静与理智的现实,与伴随着浪漫和激情的爱情似乎永远无法同时存在。当你遇见一个人,他让你死水一般的生活起了涟漪,让你重新回忆起自己曾经的追求和向往,找回了青春时代的自我,仿佛重新活了一次。那时你会不会发现,你曾经盼望的,一直都是这样的爱人,这样的生活。你会不禁感叹,原来世上真的有如此契合的爱人,他懂得你的趣味,他熟知的诗句出自你喜欢的诗人。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就是如此,他们可以在狭小的厨房里谈笑,在烛光下共进晚餐,伴着音乐起舞……这个完全符合设想的合适的爱人,就这样偶然地出现在生命中,充满了尊重与理解,兴趣相投,无话不谈,可以说,这是来自上天的礼物。
上天把最好的礼物摆在我们面前,但此时的我们未必能接受。“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和你最契合的那个人,未必会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当你步入婚姻时,他可能还没有来,当他到来,一切为时已晚。还有些人,明明早早遇见那个挚爱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因此,电影中这段爱情的结果也戳中了无数人的心,和潜藏在心中的痛点。
恰是因为责任和爱,他们在大雨中分别了。后来的无数日夜,罗伯特一直满怀思念,想象弗朗西丝卡或许在花园里晒太阳,或是坐在秋千架上,又或是在厨房里。离开后,他再没有对别的女人动心过。心留在廊桥,身体却在流浪,但他从未抱怨,因为至少,他们曾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又相爱,留下回忆中的光芒。手镯和相机,项链与纸条,一座桥,许多照片,四天便成为彼此的一生,短暂却漫长。这部电影不是打着美好爱情的幌子去歌颂婚外情,恰恰相反,它在维持平淡婚姻和追求至真爱情的剧烈冲突中,展现了人性的悲喜。既清醒,又理智。无论是周围环境的潜在压力,还是主人公矛盾的心理,都让这份被现实禁锢的爱情变得更加悲壮。热烈的爱情本身就值得歌颂,而并非出轨本身。
故事的结局,罗伯特终身未娶,骨灰撒在桥下。弗朗西斯卡得知后立下遗嘱,在那个习惯了土葬习俗的小镇开了先例,她被火葬,骨灰同样撒在桥下,与深爱的人相依相伴。很多人心里都有这样的人,这样的告别与怀念,也勾起了无数人心中的往事。在这样一个故事里,我们都看到了自己。那个曾经不顾一切去爱,又最终忍痛别离、顾念一生的自己。就像电影台词中说的样: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们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到最后呢,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爱情是甜蜜,是激情,也是难以抹去的心痛,因为哪怕用上一辈子,也无法忘记那个人。
哪怕你已步入平淡的中年。因为“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你把那样确切的爱给了谁,看完《廊桥遗梦》,你就会想起谁。多年后,你也许会这样回忆说:“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好好地珍惜了,因此告别后,我没有追悔莫及,而是带着这份爱行走世间,从此再未感受过孤独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