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说起读书我想起了人民日报上的一个小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很久以前,一对爷孙在河边聊天。孙子问:爷爷,你每天读书,记住多少呢?反正都要忘记,为什么还看?爷爷慈爱地说:去把装煤的竹篮拿来,去河里打点水。很明显,竹篮无法装水,即使反复多次,孙子也没能打来水。爷爷笑着说:孩子你看看,这还是之前的竹篮吗?孙子愣住,之前满是煤渣的竹篮,因为多次受到清水的洗涤,已经焕然一新。爷爷这才解释到:读书就如同竹篮打水,虽然清水从缝隙中溜走,表面上什么都没得到,但在不知不觉中,人的心灵就像着竹篮一样已经被净化得澄澈明亮。
三毛也曾经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我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忘记了读书的重要性,也忘记了读书是投入回报比最高的活动。你读过的书虽然看似无用,却如清风拂过山岗,秋叶扫落大道,静美无声、甜适怡人。一旦机遇到来,你就能够从容抓住,而不会慌不择路的郁郁寡欢。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还很少。这其中的往复并不是一味的死读书,我们要学着思考,学着像黄牛一样反刍才能融汇于心。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子,这样的女人正如毕淑敏所说的可以使女人千变万化。饱读诗书的杨绛先生就是一个其中最为典型的楷模,钱钟书之所以愿意用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形容她,我想是因为杨先生一生与书为伍的缘故吧!
生活的风雅,不是附庸而来,苏轼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饱读诗书,学有所成,自然才华横溢,气质高雅出尘。而读书,就是一条重要的路径。书读得多了,看得也开了,自然能游刃于这繁华三千世界。当然,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是为了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我上学的时候也读了许多书,为什么没有前人所说的那样优雅。其实,读书与上学无关,这是两码事:读——在校园以外,书——在课本以外,读书来自生命中某种神秘的动力,与现实利益无关。而阅读经验如一路灯光,照亮人生黑暗,黑暗尽头是一豆烛火,即读书的起点。上学的时候,我们多多少少为了功利,可是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不以功利为目的的。我并不是否认学校读书不好,毕竟在学校读书是为了之后读更多的书打基础的,这一环是必不可少的。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这并不是自己的一种清高,更多的是为了找到一个像杨先生那样可以举案齐眉的伴侣吧!杨先生说过: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我们在现在都为了找一个三观合的人而努力,我们经历了社会中的坎坷羁绊,渡过了现实构筑的血与泪的深渊,还是孑然一身,形单影只。这期间,我们好像经过了许多事情,却发现经历的只是经历,而没有化成血肉中的一部分。杨绛先生的这句话和培根所说的读书意义相差无几,都是为了在书中找到生活的意义而读书,而不是为读书而读书。
无论你是谁,从现在开始,试着读书,试着去感受别人的人生,让自己的一辈子多活几个维度,这对谁都没有坏处,除了会耗点时间。当然,这时间,我相信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不难挤出来。真的,你读书的样子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