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英才 乡村振兴赋新能——筑牢乡镇人才队伍建设根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关键在人。乡镇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宝贵资源和中坚力量。加强乡镇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凝才聚智、引领方向的强大优势,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一、坚持党管人才,把准乡镇人才建设“定盘星”。
党的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乡镇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将人才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要紧紧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乡村振兴现实需要,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使乡镇人才队伍建设与党的各项事业同频共振、同步推进。
二、拓宽引才渠道,广开乡镇人才汇聚“活水源”。
要打破地域、身份、行业等限制,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灵活的策略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投身乡镇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内育”,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青年农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文化乡贤等,通过系统培训、实践锻炼,使其成为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永久牌”人才。另一方面,要着力“外引”,畅通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渠道,通过实施“三支一扶”、选调生、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基层等项目,吸引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经商返乡人员等成为建设乡村的“生力军”。党组织要主动作为,搭建平台,优化服务,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有机会、有舞台。
三、强化培养使用,打造乡镇人才成长“淬炼场”。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党组织要着力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人才类型和特点,实施精准培养。加强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教育引导各类人才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服务乡村、奉献乡村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要强化实践导向,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人才的主战场,鼓励人才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生服务、应急处突等艰巨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要敢于打破论资排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大胆使用、给予荣誉、落实待遇,充分激发其创新创业创造的内生动力。
四、优化服务保障,营造近悦远来“好生态”。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党组织要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努力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要经常性听取人才的意见建议,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积极协调解决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安居落户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安身安业,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从而全身心投入乡村建设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乡镇党组织必须更加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扎实推进乡镇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