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方法拯救手机大脑,告别情绪焦虑

比尔盖茨也曾明确表示,禁止自己的孩子14岁以前玩手机。

他们作为世界知名的科技大佬,对于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态度如此严苛,自知无法抵挡电子产品的诱惑,才对孩子们如此苛刻。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相信自己有绝对的意志力摆脱手机的诱惑呢。

安德斯·汉森是瑞典首席心理作家、畅销书作家,他开设的“Summer in P1”在瑞典拥有约300万收听量。安德斯·汉森可以说是良心作家,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分析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影响,希望能够帮助大从中受益。

本书从人类祖先的生存需要和大脑进化历程出发,结合脑科学、人类进化、心理学分析电子产品对人类的影响,给人类造成抑郁、焦虑、睡眠不足、无心社交等问题及危害。

本书末尾是作者精心编制的《献给旅行在数码世界的人们的安全手册》,帮助读者提高睡眠质量,提高注意力,改善情绪,减少电子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

01

电子产品是怎样掠夺我们的注意力?

那些被手机偷走的快乐消失了。

糖果、饼干、新衣服、户外游戏……早已经无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商场里的海洋球、摇摇车、攀爬乐园再也无法吸引孩子们走出家门。

孩子们在假期大声嚎哭的理由不是玩具被抢,不是无法出门玩耍,而是手机被拿走,甚至有的孩子为了拿回手机,扑在家长身上疯狂地掐打。

成年人见面走亲戚,也少了许多亲切地交谈,除了年轻人凑在一块开黑,大家都尴尬低头各自刷手机。

似乎这一代人对快乐的感觉越来越少,走进心理咨询室的人越来越多。

手机游戏不仅让孩子沉迷,成年人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导致惨剧发生。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报道:

母亲带着宝宝去婴儿游泳馆游泳,期间游泳馆员工因事要离开于是请这位母亲照看自己的孩子。

结果这位母亲应了一声之后便自顾刷着手机,孩子从救生圈上翻身落水,挣扎了一分半钟后才被发觉,送到医院急救后才捡回一条命。

在这一分半钟的时间里,这位母亲一直在低头刷手机,对于孩子落水毫无察觉。

细思极恐,手机的吸引力差点送走一条生命。


作者分析说,是由于大脑的奖励系统受到刺激,使得大量多巴胺持续分泌,于是就容易对这种刺激物持续上瘾。

软件开发商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心理,通过设置容易达成、又在意料之外的游戏关卡,使我们大脑的奖励系统运转到顶峰,再将刺奖励激分割成小份,将人们的期待值拉到顶峰。

比如我们的朋友圈,很多小伙伴都无法抑制小红点的点赞提示,每隔一会就去刷一下朋友圈,以此来获得满足。

却正中软件开发商下怀,我们不断地拿起手机,直到再也放不下。

大量的广告也趁此机会,伪装成朋友圈说说的模样,混进我们的视界,帮助企业盈利。

我们总是责怪手机,责怪电子产品,认为这是让孩子们沉迷于此的根源。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02

怎样正确地看待科技的“两面性”,认知到数码时代存在的风险?

“企业家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夺走我们的时间。他们已经越来越懂得要如何设计产品才能让人们无限沉溺于其中。”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以说这句话是永恒的真理。

你若想要得到什么,必须要付出什么。


我们常用的社交软件、支付软件,看起来不花一文钱,实际上你一定注意到了广告的无处不在。

手机弹窗的消息提示(包括部分新闻,都是企业家博取眼球、收割流量的工具)、APP进入界面的广告,看完新闻紧接着下方推送的广告,一条又一条的吸引我们沉迷于网络世界。

可以说,我们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哪里,企业家的利益就在哪里。

吸引我们投入精力和时间,就是企业家花费巨资研究的方向。

我们无法要求企业家放弃利益,开发一些有利于人们更好培养习惯、参与社交的产品,我们能控制的是让自己不至于沉迷于其中。

把手机当成工具,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通过手机获得休闲、享受,而是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在照顾好自己、家人的情况下,兼顾工作与娱乐,会让我们玩得更开心。

学会看清科技的“两副面孔”,选择对于我们有长久利益的用途,让手机为我们所用,而不是成为手机的奴隶。

03

尝试放下手机,找回丢失的快乐。

书中一直强调,药物并不能治疗我们因沉迷手机而产生的抑郁情绪,远离手机,拥抱社交才是治疗的根本。

在本书的最末尾,作者用了三页纸写成了一份简单易操作的手机使用指南,帮助我们放下手机。

专注工作,将手机设置静音模式。

中国有句俗话,“眼不见为净。”

手机就是这样,如果放在看得见的地方,我们总会忍不住期待,一会看看时间,一会看看消息,结果注意力就被转移了。

但是我们在专注工作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就很容易“忘记”手机的存在,反而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

专注睡眠,将手机放在卧室以外的地方。

我曾经是抱着手机刷到深夜不肯睡的人,直到困极了手机砸到脸上才关灯睡去。

搬了新家之后,我决心将卧室打造成一个理想的睡眠空间,除了床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家具。

睡觉的时候将手机放在客厅充电。前几天总是忍不住下床去将手机拿到卧室来,刷一会视频又放回客厅。

最后我索性安排自己在客厅刷手机到晚上十点,然后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在客厅。

睡前刷手机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终于能够安心地回到卧室,一觉睡到自然醒。

专注社交,与人相处时放下手机。

同事家的小学生曾经有一次吐槽,说讨厌爸爸,在家里总是拿着手机打游戏。

偶尔爸爸带他出去逛街就觉得很开心,好像得到了全世界。

孩子就是这样单纯,当你把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他身上时,那种被关注的幸福就会无限放大。

与孩子相处,一定别带着手机,会被认为手机在更他“争宠”。

与朋友见面,也要关注那些你想沟通交流的人。

在快节奏的当下,好朋友见面可以说是十分难得。

肯放下手机交流最近的状况,绝对是真爱了。

04

写在最后

人类社会的发展,80%依赖科技的进步,科技发展却被人类控制。

我们无法摆脱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的生活,但我们可以摆脱被操控、被利用的立场。

毕竟,手机只是个工具而已呀。

利用好这个工具,达成我们的目标,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38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45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14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4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3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1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03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73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1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8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6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0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2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4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