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我在青春时光的堕落中清醒了过来。倒不是说有多么玩世不恭,单纯厌学、反感规矩、喜欢自由,现在依旧与世界格格不入,但还是活得潇洒快乐。
另类总是受人排挤
好像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却又不一样,我少有朋友,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走在路上,情侣、兄弟、闺蜜充斥着眼球,我时常一人,独来独往,不被打扰,我没有做错什么,但事实摆在眼前:确实没人愿意跟我交朋友。
我喜欢做我自己热爱的事,不愿意浪费时间在我没有兴趣的活动上;那些看不惯的作风我会刀剑相向,从不在乎对方是什么身份;活到现在看似不懂人情世故,实则离不开的还是那份固执,那份该有的坚持。
可我不傻,我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世界,世界是无穷大的,不是蝼蚁之力所能够撼动的,所以我又不得不主动错下去,毕竟全世界都错了,也就没有对错可言了。
孤独真的特别可怕
每个人的初衷都很美好,希望自己活得精彩,这很危险,很刺激,可能一不留神就会掉入万丈深渊,但不会在生命的终点回头时,什么都看不到。低标准的生活是稳定的,但在我看来却一无是处,美好下的舒适区,让你每一天都在都下坡路。
巧的是,很多人都不愿意走出舒适区,大家都在做着同一件事,随波逐流。这体现于方方面面,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如此。可我,最反感这么做的一个人,依旧不得不跟这群人一起凑个热闹。“我们都爱吃这家为什么你不爱吃”“这个游戏大家都玩你也来吧”,你真的爱吃吗?你真的爱玩这个游戏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也只能去适应这个自己不喜欢的圈子。
孤独真的很可怕,可怕到别人会以为你是个疯子。可怕到让你不得不麻木起来,戴上面具,变成一个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去融入大家都不愿意融入的假圈子。
面具下,每个人都在抱怨,带上面具,每个人都恢复了现在的“假模样”,大家都不喜欢附和别人,却又无比懦弱不敢出声,大家都喜欢一边去看鸡汤文获取精神安慰,一边努练习适应能力和忍耐的能力。也许合群是需要磨练的,反其道而行之,就成了不合群。活出个性在当下仿佛成了一种奢望,为自己而活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借口,木桶效应更多的被错误利用。低配,让当下的年轻人变得平庸。
习惯了的低配生活
每个人都想要追求安逸的生活,容易满足成为了现在社会的主题。一份稳定的收入,一部手机,一碗泡面,一个漫长黑夜,大家都习惯了低配的生活,少有人想要奋斗,目前的一切,足够了。大家在互相适应下逐渐看到了一样的未来,没有机会想象“更美好”,让人不再努力。那些十几亿人中少有的案例,成了众人眼中的童话:这根本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但是,大家都在尽可能的释放真实的自己:在素未谋面的朋友面前吹嘘自己,在交友app中刷纯在感,在小说网剧中寻找真爱,在各种游戏中成就巅峰时刻。终日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在屏幕前流利的诉说着自己的个人观,自豪的脸庞,喝不完的酒,抽不完的烟,三分钟快感让人变得振奋,自娱自乐,自我调节,像井底之蛙一般,清楚外面的世界并不安逸,却从未想过又有另一种幸福感。
即便如此,大家看上去过的都很好,这应该就是大多数人的结局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按照最低的标准去构建最基础的生活所需,安逸一些也有好处,大家都不支持冒险。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活得精彩一点,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在无聊的机械式生活中,珍惜每一个可以改变现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