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性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性格,在关系中形成;性格,在关系中展现;性格,在关系中改变。”
“认识人际关系的方法论:当下的关系模式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再现,也是一个人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它也会展现在这个人的各种关系中,是一种基本模式。”
“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原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开始有了一定的自由。”
就让我用内在关系模式的视角分析我的一个朋友的情感经历,据她所说,她的过往恋情中最刻骨铭心的是前前任和前任,两位都是一开始热烈追求她,她不为所动,直到她完全接受对方后的不久,男生就会主动离开她,而此时她对前任的爱到达顶点,我玩笑的说了一句只有成为你的前任才能得到你的爱,当我指出她这个相同的行为模式后,她也很惊讶但是觉得很正确,自己突然冒出一句:这是不是因为叛逆啊?如果联系到她的童年经历,这个词一定是再贴切不过了,她是个地道的北京女孩,小时候父母做生意没时间照顾她,她跟我说过儿时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有一天父母外出做生意只留她自己一个人在家,她不哭也不闹,一个人自己画画玩耍呆了一整天,等父母晚上回来了她也没有丝毫的开心或难过,所以她小学时几乎不怎么跟同学玩,后来得知她的妈妈是个比较强势的女人,对她的管教很严格,她的前任们都跟妈妈或多或少都有关系,要不是妈妈介绍认识的,要么就是因为妈妈赞同交往或反对分手的;
再介绍一下她的人际关系模式,她在公司里属于谨言慎行的人,领导找她谈话希望她能在团队里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她表面上接受但是毫无改变,有男生追求她,她也不轻易拒绝对方,她表现的特别单纯可爱、非常愿意询问闺蜜或好朋友的建议,但是行为举止却固执己见;
让我们自己分析一下她的内在关系模式,她与妈妈构建了一种控制与表面顺从的关系模式,只要是她妈妈干涉过的恋情,无一例外都因为种种借口失败,她妈妈越是急不可耐的给她介绍对象想让她结婚,她就会越让妈妈无可奈何的失望,我想这是她对妈妈的反抗,也是做自己的冲动,既是对爱的渴望又是对得不到爱的报复,这种模式在人际关系中就表现为特别在乎外界评价但是行为上依然我行我素,她的性格也呈现矛盾的特点,表面上听话懂事,实际上反叛乖张。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内在关系不平等会造成各种不健康的关系,可是如何构建平等的关系呢?
首先,形成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的视角,要知道当下的关系模式,都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而内在关系模式则是内化了童年关系模式的结果。
其次,当对方的互动太有问题时,可以从观点之争中跳出来,“抄后路”也就是点出对方互动中的心理逻辑,点破他试图构建的内在关系模式,这是“破”、
再次,尊重事实、化解情绪,转而构建平等的关系模式,这是“立”。
真想把这篇文章发给我朋友看看,告诉她只要当对方试图构建一种控制的关系时,她只需要尊重事实,对的就接受,错误的就驳回,比如,如果妈妈下次再逼婚时,她就可以严肃的告诉妈妈:感情是我自己的事情,我会处理好,请您不要过多干涉,这是对我的尊重,我有自己做主的权利和自由,也会承担相应的责任,请相信我并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