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一生,最高兴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当然是你考上大学的时候!”
端午节,姐夫说他有次曾这样问她的母亲,他母亲是这么回答的。
姐夫母亲今年也快90了,当她儿子问对她平生最为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她的回答并不是她儿子后来成了什么教授,在硏究什么重大课题、有没有发财,上海有几套房,她的孙女儿当年考上的北大是多么厉害、在哪工作、结婚、生子…她心里最关心的是她儿子,她心里记得最牢的是她儿子在四十一年的那一次高考她儿子所给她带来平凡与感动,她觉得那才是她一生中的,最自豪与荣光!
谈到这个,母亲随即接话,说,你还是聪明的,那年高考还考了380多分,算高的。了不起的。母亲又说她最近在看电视,一个说他那年高考写“画蛋”作文的教授天天在电视上讲课。
她说:“画蛋?那他还不是与我大的(我大哥)那一年同考的。”
不识字的母亲,记忆力为什么这么好?也还懂得这么多,连四十多前的高考作文题也知道。
因为任何一位母亲都会记住平生最高兴的事情一样,想想如大哥那年没参加髙考,她会记得这个?她与姐夫的母亲一样深深记得大哥四十一年前的那一次的高考所给她带来的希望与扬眉吐气,她怎能忘记呢?
关于那个画蛋,也怪不得母亲记得这么清楚!因为大哥那年去镇上考试,出门前,母亲就是煮了一些鸭蛋让哥带上的。后来猛然想起:考试,带鸭蛋,吃鸭蛋,考鸭蛋,这不是很不吉利吆?
可后来一听父亲说高考作文题是《画蛋的读后感》,母亲心里的一块石才又落地:“看来,没事。儿子把题目吃到了。”
“什么画蛋的读后感?”当时记得我们是这样问父亲。
父亲是说,这个题目讲的是一个叫达芬奇的大画家,有一天,几个想学画的人想拜他为师学画,他每天就摆一个鸡蛋让他们画,每天如此,几天下来,那几个后生不耐烦了,说这个鸡蛋有什么好画的,画一个圈就是,无非是扁点,圆点……达芬奇却告诉他们,这就是要立志做大画家的第一步:你们一定要留心、仔细观察生活,虽然这只是一个蛋,但从不同角度画是不一样的…
什么画蛋?什么蛋? ”母亲插话,母亲没读过书,当然不知道什么达芬奇,但她只是敏感地听到“蛋”字,这可是好她自从大哥离家去考试后心头最大的一个对不起他的情结,她听父亲给我们讲高考作文,别的没听懂,只听懂一个“蛋”。
“是的,考试就考画个鸡蛋的故事。”父亲告诉她。
“呀,那我还做对了一件事呢,题目给他吃到了。”
“你那是鸭蛋,这是鸡蛋。”父亲当然也开心。 “鸡蛋、鸭蛋,反正都是蛋嘛,好个书e(方言)子…”
“好,都是蛋,你有功,儿子题目给你猜到半个了、也吃到了。但怎么写这个作文,照说也好写的…..他应该写得出来,我知道他,现在别多说了,就看分数吧……” 父亲是语文老师,谈起这个,当然头头是道。
最后,来通知,大哥考上了。在那一个仲夏之夜,我们在那老土坯房的屋外树下,扫上一块空地,摆上乘凉的竹床,母亲煮了一大盘切开的咸鸭蛋,我们围座而食,听父亲谈全国全省全乡多少人考了,录取多少?大哥考了多少,该上什么大学…那夜,父亲百感交集,就酒而泪。
如果父亲今天还在,我同样也会问父亲:
“爸,你这一生,最髙兴的是哪一天?”
我想,父亲同样也会答:
“当然是你哥考上大学的那一天。”
清晨,夏荷,碧叶红花。露珠,晶莹剔透。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