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透初晓,日照西桥,飞燕拂过,新柳轻摇。我伸个懒腰,被告知节假将至,不觉恍然:又是清明了。
不比春节过年的喜庆,端午龙舟的热闹,中秋团圆的欢乐,清明节,就像它的名字本身,似乎总是清静而又祥和的。我们似乎不会刻意强调它的到来,但仿佛就是一觉醒来,它就悄无声息地来了。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不知为何,近两年求学在外,清明总是勾起我对家乡的思念,而且这种思念相比中秋,重阳似乎更甚。或许是江南水乡的清明别有一番风情,亦或许,家乡的清明才是我心中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用想,杜牧之这首诗一定是在江南写的,细雨如丝,缠缠绵绵,柳暗花明,曲径通幽,花香隐约而醉人,莺语婉转而摄魂。这时候的江南是最迷人的仙境。无需高雅地泛舟湖上,无需特别地登阁远眺,只要你踩着那松软的泥土,走一路,赏一路,听一路,闻一路,感受一路,最寻常的羊肠小道也能叫你流连,最普通的花木也会使人不由得多瞧上一眼。
杏花雨又落,杨柳风再起。牧童无需指,前面是酒家。清明时节,大家似乎寡言一些。故人的坟上是谁又培上新土?溪畔的嫩柳几时又被折去两枝?无人知晓这些静悄悄的变化,因为这是清明;也无人会去好奇这些答案,因为这是清明。约定俗成的谜底仿佛就在心中,踏青的脚步也不由自主朝着某个地方而去……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悼念虽不及歌里唱的那么唯美,然淡淡的忧伤犹在眉头,浓浓的思念尚存心间。伫立坟前,昔日祖辈和蔼的面容似乎依旧清晰,有些记忆虽已模糊却被自己深藏心底。春风化雨,一抔新土,一束鲜花,一杯清酒,一沓黄纸。用不了多久,那些忧伤、思念、面容、记忆在微风中,在细雨里,随着那湿土,酒精一起酝酿出一种情怀,叫你品出心碎的味道,就像那烈火一般升腾起来,抛之不去,挥之不散,直至你落下泪水。
然而如此的回忆似乎也已经隔了多年,有时候我不禁觉得可笑,为什么这样感伤的日子却让我倍加怀念?是大家相聚墓前的亲情?是叫人断魂的春景?还是这种伤感本身就吸引着我?我想我无从知晓,也不愿深入寻求,也许传统的魅力就在于此,它叫你恍如隔世,难过已极,却牵动着你的血脉,你的灵魂在特殊的日子,奔向特定的地点而去。一座城?一块坟?大至明十三陵,小不过一方石碑,甚至只是一瓶一镜,清明都叫我们的心灵有个宁静的归宿,眼泪也有了默默存放之处。
世事喧嚣,中秋的月饼,端午的龙舟,都已被功利的商机趁虚而入。唯独清明节,坚守着传统的那一份朴实与纯粹,不浮夸,不张扬,就像微热的青团那朴实纯粹的草香,就像江南毫不华贵却惹人留恋的含蓄,就像它静静地等着我醒来,才告诉我:又是清明雨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