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从日本专门带了玉露与煎茶作为礼物,包装清雅,着实不忍心打开,盼望着哪天器具备齐,再正式开喝。
面对熟悉又陌生的茶,思绪纷飞。想起之前看过的故事,说是唐时有两位煎茶高手——常伯熊和陆羽。御史大夫李季卿当时在宣慰江南时到临淮县,当地人说常伯熊善茶,就将他请来。常伯熊,头戴纱帽,手持茶器,口通茶名,熟练流畅且动作优美。等到了江南,又有人向李季卿推荐陆羽。陆羽来的时候穿着“野服”,随身带着茶具,和常伯熊的流程差不多,不优美不精致。李季卿有点瞧不起他,喝完茶就让手下取了三十文钱赏陆羽。这让陆羽痛感羞辱,回家写了《毁茶论》。PK之后,世人认为陆羽的茶是道,而常伯熊与之不能相比。常伯熊也真是陆羽的追随者,将陆羽的茶道大力推广,最终使得饮茶成为唐朝盛风。
当真真切切拿到玉露与煎茶的时候,发现陆羽之道留在了在日本,而我们的茶艺走得却是常伯熊之路。唐宋时煎茶点茶技法,到明朝的时候已经不复存在。虽然茶叶的制法在明朝有很大的变化,从蒸青改为烘青,所以不必需要调盐、投茶、育华、分茶。除了在手法形式上的遗失之外,我们是否能真正理解陆羽之道?
日本最大的茶道组织里千家的大宗匠说,喝茶就是要将身体放空,喝下这杯茶,身体就放空了。看日本茶道更多的感受不是“美”,而是“静”。事茶者可以是老者,也可以是男性,重要的不是人是否美艳,而是事茶人的敬茶心。这是精神追求,没有娱乐香艳。
此刻,即便梦回唐宋,有再多的历史知识铺垫,我也是用一颗微信或者淘宝的心看那个时代,永远回不去,唯有借助玉露煎茶,遥想盛世岁月里,事茶或者习茶人的一份心境了。
(文中图片与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