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是苛求一个人表面的举止,不要总是责备一个人短期的表现。我们有所经历之后,才知道人不得不丢下尊严、放低姿态去迎合他人。这并不是出于人的本心,而是现实的教育。每个成年人都有这样的阅历,然后人们的心态会随之发生不小的变化。这使我们难以分辨谁真谁假。
相比于真实的世界,我们的教育还是过于简单了。左右逢缘、两面三刀、阿谀谄佞在我们记忆中并不算好词,这是在教育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品格低劣。现实却比教育复杂得多,一些坏的词汇、品性在更加迷乱的地方也会转变成好的。好与坏,并不完全看过程,而是看最终的目标。
如果人人都掩盖起本心,变得圆滑世故,我们如何去分辨他们的内心,如何去了解谁的本心里还存有更多良知。如果是古人,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诗词歌赋中辨别心迹。一个人即便有再高的城府,他最真实的内心总还有展露的时候。当他抒发情怀时,最可能流露最真实的感情。如果是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个人表达出的文字去推测他的心迹。一个人可以在生活里藏起自己的内心,但很难在表达自我的时刻掩盖自己的精神追求。
如果我们发现了某一个城府高深的成年人的内心依然挚真、善良,那么他很可能就是左右逢缘、两面三刀的大善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适应外界环境,在屈辱之中保护自我、谋得生存所需,不得不与参差不齐的各色人性来往,不得不用谄媚、奉承的姿态迎合那些掌握着真实物体的人们。他们并不是不愿意做一个善良、坦率的人,而是没有办法。他们只能自戕年少的气盛,获得一时的安稳。
如果机会允许,我相信他们一定还会成为善良的人,并用善良且理性的方式去维护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如果有特殊的机缘,他们一定不会违背内心的原则,愿意用本初的率真对待他人和世界。他们依然充满人情,甘愿承受困苦去实现自己的诺言,去维护为人的底线,去回报他人的善意。为人不易,处事不易,我们要透过现象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