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其实每天都是读书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类最丰富的情感,最深邃的智慧,最高尚的情操,最博大的胸怀,都在书里,读书就行了。

书籍,是精神的食粮,记得在儿时,我便喜欢读书。

记得上小学二三年级,那时便是留守儿童,在叔叔家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叔叔很喜欢看书,家里很多短篇小说故事书。

每天除了干外面的农活外,叔叔在家都是书不离手,包括吃饭时,都是一边吃一边看,为此,奶奶还总念叨叔叔。

当时我就想,这些书有这么好看吗?让叔叔那么的痴迷。带着这些好奇心,等叔叔不看或者看完时,我便偷偷拿过来看。

结果真的如此,被书籍里面一篇篇短小的故事情节吸引着不能抽离。

然来,书里有这么些让人感动的瞬间,有那么多让人悔恨的细腻情感。

然来,世上还有这么漂亮的地方让人痴迷神往……

偷偷看了这些故事书后,被里面的文字直触心底的感动,让留守儿童的我心灵得到慰藉,弥补了我情感上的缺失。

自次,小小的我便对文字充满了敬畏之心!

只是后面面对学业的压力,除了课内书,作文书外,很少再读文学类型的及其他书籍。

这一搁置就是很多年,后面参加工作后,也读了几本外国文学书,《鲁冰逊漂流记》,《茶花女》,《简爱》等。

也经常看《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但这些都是断断续续,现在想来确实后悔。

随着年岁增长,生活节奏之快,压力之大,面对生活中各种的一地鸡毛,情绪常常被焦虑控制着,让我变得麻木,茫然,对生活无措感;活着越来越像具行尸走肉,了无生趣。

自此,我便又找来书籍,翻开它,在一篇篇文字里面寻找我要的答案。

读心理书籍,让我找到自卑软弱的根系,与自己和解,与过去和解。找到与人为善的相处之道。不内耗不纠结,充满力量和勇气寻找我的未来。

读文学类书籍,让我看到人世间所有的悲苦和凄凉,洞察人性的真善和丑陋;我们短短的一生,经历的或者知道的都太少,文学作品的文字能让我体验现实生活以外的人生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生活。

读亲子育儿类书籍,让我知道“妈妈”这个词的深层意义。他不仅仅是个称呼,“妈妈”是充满力量但温暖的,充满责任但智慧的。

对于孩子,生活中我们是父母,学习上我们是老师,情感中我们更要是朋友。

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成长我们自己。

读成长逻辑思维类书籍,让我看自己曾经的无知,面对问题时,让我能在复杂的问题面前冷静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推卸或者逃避责任。

在知识层面上不仅丰富我的认知,更打开了我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任何不了解不自知的事情保持客观态度,深入思考了解再做评判,而不是因为无知就反驳。

在行为习惯上给我带来更大的改变,让我变得越来越自律,走出我的舒服区,让健康的生活习惯慢慢成自然,融入骨髓。

读书,就是我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敬畏文字。

世界读书日,每天都是我的读书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