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根据愿景、趋势、特点和问题这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最后一定要在不同地战略选项中,进行决断。
一连串选择的能力
决断力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进行一连串选择地能力。
决策地大逻辑是这样的。人何人地决策,第一步都是要把复杂问题进行简化、将决策问题处理成为几个选项的选择问题,然后分析各自的利弊,找到一个满意的选择。这可以是多选一的问题,也可以是用一条线来做基准,然后,多给自己留一些选择余地。
实际上,一个选项在事前,我们不知道它是不是最优的,因为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努力在选择中保留变化、选择的机会。因为万一失算,保留选择机会,就意味着保留了补救措施。
一件事的处理,往往不是涉及到一个点上的事情,而是后续一连串的事情,一连串的决策。决策的质量高不高,对与错,和事后有没有一连串的补救措施是高度相关的。
补救力是决断力的重要部分。补救力的不同,决断的选择可能应该完全不同。
比较的能力
决断力的本质是一种比较的能力,是一种不断强化认知的能力。
首先,在做决断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能够接受的最低境遇。其次,要知道什么情况对自己是满意的,什么情况是不可接受的,明确底线在哪里。然后在过程中调整。
现实情况是,人们是没有最优决断能力的。我们的很多选项,优点和缺点混在一起,我们往往无法准确权衡利弊。我们也许有能力把选项从五个减少到两个,但如果非要我们挑出一个来,而且在长期都能保证这一个选择是最优的,恐怕再现实中很难做到。
工具:“有限理性”的选择框架。
“有限理性”的选择框架,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的选择模型。
西蒙认为,人的行为是“过程理性”的。人的理性取决于产生它的过程,涉及到人们在过程中的思考。简单地说,人在进行选择的时候,本质上是作比较。人们首先根据自己能够接受的满意程度划定一个标准,然后,对各种选项进行比较,而决策就是一个筛选和放弃的过程。
好比我们的就业过程。最初的时候,我们会想象一个可以接受的标准。我们所以会接受一个工作是因为它给自己带来的满意度,高过自己能够接受的最低满意水平;有时候我们会有骑驴找马的行为,就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哪一个工作更好,我们更不知道哪一个工作最优。所以,我们保留选择的机会,也保留变化。
保留变化,是有价值的。当我们在一个岗位上干一段时间,我们会积累到一些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有助于对当前所从事工作的了解,还会积累更多的信息、知识和认知能力,重新审视自己先前确定的最低满意水平。修正后去面对新的选择。这就是我们会不断选择新工作、新岗位的逻辑。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决断力是过程中的决断力,是一种方案比较的能力。
西蒙把人类选择的过程,用一种叫做“适应性行为”的模型来描述。AlphaGo战胜李世石,本质上就是这种战略性决断力的一种反应。这只“机器狗”的所有行棋逻辑都是通过减少无关紧要的计算来减少计算量,然后再充分发挥计算能力。
处理不确定的能力
决断力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
粟裕大将在打仗的时候,有五六成的把握就打。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新四军的环境就像是在竞争超级激烈的市场之中,处于高度不确定性的决策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能够活下来,就是要有一种血性,要敢打敢拼,四平八稳肯定活不下来。
当人们遇到不确定性的时候,所有我们熟悉的决策逻辑其实统统失效。你以前可能听说过“不确定性”这个名词,但你不一定知道它的准确含义。100年前有位经济学家叫做奈特,在他看来,企业的利润就来自于不确定性,而真正的不确定性,是无法用概率来衡量的。真正的不确定性是你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少概率可能赚钱,有多少概率会赔钱。
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还是个迷。在奈特看来,是利润的来源,也是对企业家的报酬。于是这种能力应该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有的人就是会选择冒险。
决断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一种预见和补救的能力,是一种比较和取舍的能力,也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