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不要错过这次彻底改变自己的机会

察觉到心力的重要性来源于前段时间去参加培训要参加多场考试时,我发现自己只能做这一件事,当然也跟全天都有课有关,但是为了考过,除了吃饭睡觉,我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做题上,内心有一种掏空感。

我觉得这样不对,但说不上问题出在哪里,正好看到有人推荐邓亚萍老师的《心力》这本书,第一反应觉得它会对我有帮助,立马下单,看它!

看完整本书我想先说一说它不好的地方,首先整本读下来像是看了一部心理认知学综合册,因为内容是作者邓亚萍结合自己日常训练联系心理学知识所讲,买之前我是夹带一些私心,觉得作者本人拥有世界冠军的身份,应该会写出不一样的内容,所以我忽略了这本书是归属于心理学通俗读物。

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我发现顶级运动员所受到的培训里其实融入了太多优秀心理学的实训,所以即使在他们并不知道训练后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时,已经让身体和大脑记住了这个训练,于是之后每一次训练都成为了一种有正确方向性的刻意练习。

这么珍贵的机会,是普通人无法得到的,所以我看完书后觉得很庆幸,特别是了解到他们的训练内容,即使我只是学到了里面两三个,也会让我的人生带来巨大改变。

如果你看过任何一场中国的乒乓球比赛,就会发现我们国家能够取得胜利不仅是本身实力在那,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能在短时间内调整心态,调动自己,而不会因为比赛情况而影响到自身比赛状态。

这一点的重要性在哪?在电视剧《炽道》里有个跳高选手日常训练能从1.9米起跳,但一到赛场就跳不了。这不是实力问题,而是心态问题。这在大型比赛就是致命弱点,克服不了就只能被淘汰,没有丝毫情面可讲。

但对我这样的普通人而言,重要的不是面对比赛,而是生活中如何可以调整自己进入学习状态。这里面就涉及到几个问题:首先应该怎样做?其次需要克服哪些问题?最后应该怎么一直保持好的状态?

初心的力量

就拿我自己举例吧。为什么会开始写作?最初激发我写作的原因是我看到了一位写作者的文章,时间大概在2015年,明明她的每一篇文章都在讲她自己,可是我却从中看到了我自己的迷茫和疑惑,她用写出的那些文字将我慢慢拉出了泥潭。

因为她,我觉得文字的力量是可以帮助到人的,即使写出来只给自己看,也会是一种正向的帮助。所以我决定也要去写,直到我接触到书评,我原本以为只是评论书就好了,但写作过程中我发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看到了更远的风景。

这是我在写作中获得的礼物。但我后来为什么拖延写作呢?因为我开始觉得写作是给别人看的,总是希望写得比以前更好。可实际上,我发现自己写作的方式从最初就定下的,无论如何去积累词汇的运用,我始终无法写出那些细腻的描述,我的敏感只在于个人体验,无法用文字来展现场景,但是我最初是不相信的,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模仿,越是这样越不敢写,因为在未迈出第一步时就自我否决。

这是我的毛病。所以在看《心力》时邓亚萍老师说到,她们在比赛时一旦开始关注比分时就会影响发挥,只有找回对比赛本身的专注是扭转局面的秘诀。看到这里时我就在回想自己为什么总是不能更好沉浸写作中,因为我忘记了自己本身的身份:我只是一个写作者。我只要去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喜欢的内容就可以了,不要去比较,不要忘记初心。

针对的提升

说到身份,就要说优势这事。了解邓亚萍老师的都应该知道一开始她因为身高是没有被选中的,后来是因为恩师认为这也是她的长处,并且通过夜以继日的训练,被世界看到了她的努力。

在《心力》里邓亚萍老师写到她训练的方式跟别人不一样,她的刻意训练是按照她的情况来的,别人照搬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所以真正的刻意练习是先找到自己的优劣势,有针对性去提升,至于一万小时定律是在此基础上的正确练习。

而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总会无法集中注意力,有可能是事情与你的能力不匹配,太简单的和太难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在做事时人自己要学会衡量程度。

其次人的大脑非常懒惰,如果你每次都是到点了才想起做什么,你很大可能会拖延,所以你要学会利用心理学中【执行意图】来哄骗大脑,也就是说告诉它,一旦你到了X场景,你就要做Y事。这种方式需要你不断通过实践来强化条件反射,特别是你准备开始长期做某事时。

同时生活总是有很多意外可能打破你的原本计划,你就要学会【例外控制】来打辅助,如果发生X例外情况,那么就应该做Y事。这个方法的好处是需要人学会转换思维,如果你给自己定下一天要做的事,就要懂完成的时间先后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完成。

以上方法来自邓亚萍老师的《心力》这本书的内容,也是因为看了这本书讲专注那一篇,在文初提到因为背题原本非常急躁的我,借此告诉自己只要专注背题就好,不要去想将来考试考得如何,过度担心还未发生的事情,只会打乱你现在前进的步伐。

另外,再说一个我一直以来犯的严重问题。我每个月、每个周都会给自己定下小小的目标,但是每次我都会因为各种原因只能完成一到两项,我知道不是我定的目标问题,而是我总是将时间浪费在它处,想一想一天的时间只有这么多,只要你把某段时间用来玩耍,那么学习的时间就一定会减少。

我很清楚这一点,但我总是自我欺骗,认为时间还很多,甚至是刻意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么说,你一定会觉得我很傻,但其实我知道是因为内心不认可自己会成功,会坚持并顺利完成这些事。就好像我从来不曾觉得写作会成为我的优点。

这个问题其实我心理对自己角色定位有误。人的拖延、懒惰都是天生的,而我误以为这是我的问题,同时将这个短板当成了我的角色定位。

这里就要说到邓亚萍老师的乒乓球经历,她因为个子矮差点进不了国家队,但后来也是这个原因,在成为王者之前,她内心始终坚信自己能将其转换为优势,最终锻炼出一套以攻为守的打球方式。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这是放马后炮,但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心理技巧,就是以行动去指导自我认知。打球方式只是个人特色,但是经过跟对手的比赛不断看见自己的训练成果,这种正向反馈会不断让人坚信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写作也是一样,虽然写作有时候是一个人的狂欢,外界的反馈虽重要,但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不断磨砺自己内心的过程,你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让自己的目标和行为达到知行合一的状态。

就像《传习录》里写到的,“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无知的意志力

不过许多人不明白一件事:“失败,不代表你个人失败了。而是这件事失败了。失败只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看到这段话我才意识到以前的自己没有把事情本身和人区分开,甚至没有去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就急于给自己定罪。

是最近这段时间我才忽然明白过往给自己计划了那么多任务,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我更好的完成写作这件事。比如锻炼是为了让身体可以承受长期久坐,看书看剧是为了让大脑得到新知去思考。

以前我以为这些事都是独立存在的,现在才明白它们的目的都是涌向同一个目标。在《心力》里邓亚萍老师就提到在当运动员时,运动员为什么能每天做重复性大量训练,因为除了考虑怎么赢以外,其他事都不用考虑。

对于普通人而言,无论做什么都是需要思考,还要照顾好情绪,无论多大多小的事情都会消耗掉你的意志力,所以很多人每次很累的时候,非但没有去很好的休息,反而通过刷视频或打游戏消耗了注意力,这就更加没有心力去做其他事了,我就是个特别显著的例子。

该怎么改善这个问题呢?如果我说你每天只给自己安排一件事,你一定会做好,肯定不可能。那么请你每次只专注一件事,不要走神,专注在自己身体或内心的感受上。这也是我最近开始进行的练习,最明显的就是在上瑜伽大课时,完全忘记时间,一心沉浸在做体式的感觉太好了。

在看完《心力》这本书后我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断记录、思考、总结,很清晰的看见了自己的进步,所以我私以为只要一直不断进行实践,这将会是一次彻底改变自己的过程。

希望以上对你也有帮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