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芷柔
图\网络
每天,我们都在被动或者主动的接收着很多知识和信息,但最后我们能沉淀下来,消化后变成我们的知识的,可能寥寥无几。
就如同用漏斗接水,虽然倒入的水很多,但最后真正留下来的也就是粘在内壁上的那几颗水珠。
怎样才可以把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有效地沉淀下来,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白地流失呢?
《学习力:颠覆职场人学习的高效方法》一书中的答案就是:建立知识仓库。一个汇总存放知识和信息的地方。
而建立知识仓库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收藏,将我们接收的对自己有用知识和信息收藏起来,以便以后用的时候,有个固定的地方可以查找,对吧?
收藏人人都会,但未必都把收藏的东西管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就需要一定的收藏技巧。
如何打造个人知识仓库,让每一个有用的资料都做到妥善保管。
《学习力:颠覆职场人学习的高效方法》一书中说到,一个好的个人知识仓库,至少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1)能便捷地收藏一切所需的知识和信息;
(2)存储的知识和信息能够被良好地索引;
(3)能够被高效地检索出来。
好的收藏技巧能收藏足够多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将知识和信息管理妥当(如打上标签)。
在电子笔记出现之前,打造一个自己的知识仓库,可是一件成本很高,而且很需要耐心和意志力的事,通常都是手抄笔记本或者做剪报等等方式。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收藏的成本和难度相当低。现在只要下载一款电子笔记,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打造出一个庞大的个人知识仓库。
目前,可以用作知识仓库的电子笔记主要有三种: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
这三款电子笔记软件都很优秀,都能满足信息时代下的个人知识仓库要求,且都满足上面书中的三个基本特征。
而我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是,在读《学习力》这本书时发现的,一个更方便、更轻量级的软件,我们即熟悉又陌生的:微信收藏。
随着微信的发展,微信收藏也有了一定的成熟度,也能当作一个入门级的电子笔记使用了。
微信收藏基本可以收藏你看到的所有内容。包括文章,视频,图片,聊天记录等等。
以收藏文章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1)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选择“收藏”,如图所示。
(2)如果你要给收藏的内容打上标签,就可以点击右下角的“添加标签”。注意,这个提示信息只出现2~3秒,如果没点击的话,它就会自动消失,如图所示。
右下角添加标签
(3)编辑标签。在这个步骤里,你可以选择已有的标签,也可以添加新标签,而且可以打上多个标签,如图所示。
编辑标签
上面三个步骤完成后,进入“我的收藏”,就能看到已经打了标签的收藏内容。
以后,无论是通过文章内容还是标签,都可以搜索到刚刚收藏的这个内容。
对于聊天记录、图片、音频、视频等,都可以用相似的方法,即选中它们后,选择“收藏”就可以啦。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在微信收藏中全新创建一个笔记。在这个界面中,不仅可以输入文字(可加粗、加分割线、加项目符号和编号等),而且支持图片、音频、位置,以及其他附件,如图所示。
编辑,排版笔记
可以用这个功能建立了一个快速笔记,将一些临时要记的内容都放在了这个笔记里。
无论是用文字还是语音记录,都很方便。这个笔记还支持在移动端、电脑端同时编辑。
除具备较为全面的电子笔记功能外,微信收藏还有四个优点。
1
可一键收藏几乎所有信息,目前市面上,除了阿里系的极少部分应用,几乎没有哪个软件或App没打通与微信的接口。这就意味着,任何你看到的信息都可以被轻松收藏。
2
最轻量级的应用,任何一款电子笔记,你都需要单独安装App和配套的桌面软件,但在微信已经成为必备应用的前提下,你相当于无须安装任何额外的App或软件。而且,如果你将微信收藏在微信置顶后,那么每次都是0秒启动,无须再像其他电子笔记一样,还要去找到图标,等待打开。
3
快捷的多设备同步,任何一款电子笔记都需要在云端和本地同步信息,每一次重新安装后(如换了手机或电脑)都需要重新从云端下载数据。
而目前,微信收藏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云端,腾讯云又是腾讯的战略方向之一,因此不但免费(有2GB的容量),而且多设备间后台自动同步。根据我实测的同步速度,1MB以内的内容,电脑端和手机端1秒内完成同步,也就是说,你在电脑端记完笔记,手机上立马就可以看到了。
而且在手机端记录笔记,还有一个很棒的隐藏功能:自动保存。这就意味着,编辑再多内容、再长时间,也不用担心写了一半丢失的问题。
4
聚合的搜索,我们之所以要打造自己的知识仓库,就是为了在需要用的时候能更好地找到它,因此,知识仓库中的内容能否被很好地检索出来,就成了判断知识仓库质量高低的关键之一。绝大多数的电子笔记软件只能搜索本软件内的内容。
这里特别推荐印象笔记。使用印象笔记搜索时,会同时搜索网络内容和印象笔记的内容。
但用微信搜索时,微信收藏的内容,是跟聊天记录、朋友圈、微信平台上的所有内容一起聚合搜索的,这就大大增加了知识仓库中收藏内容的使用价值,如图所示。
聚合搜索结果显示
当然,微信收藏还处于成长期,目前在使用上,还有三个不便利的地方。
(1)不支持多级标签。因此这就需要你自己在标签命名上运用一点小技巧,让标签名字体现出层次感(幸好,标签是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的)。
(2)不支持标签的删除和重命名。这是最大的一个不便利点,目前我找到的替代解决办法就是,在电脑版微信上,选中标签后,批量去除所有相关收藏的标签,增加新标签,再重新给相关收藏加回标签。
(3)容量固定2GB,没有扩容入口。这是一个潜在的风险,万一未来收藏的内容超过2GB,只能删除之前的收藏内容释放空间了。不过,如果你采用的是跟我一样的“微信收藏+印象笔记”的组合方式,那么这个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收藏内容是很难超过2GB的。